-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國式”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
“中国式”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
2009-01-21 16:56:43
[摘要] 本文认为,我国当前此轮通货膨胀主要源自难以为继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作为出口导向模式配套的本币低估的汇率政策,加之失控的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等导致的基础货币的超量供给,并提出在从紧货币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基础上,严格控制城镇化进程,着力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对企业进行减税激励和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适时放开石油和电力等的价格管制,允许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在适当的范围内上涨等治理对策。
(中经评论·北京)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最为敏感的经济现象之一。它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泛滥引起,而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2007年下半年以来,连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中国再一次遭受着通货膨胀的威胁:初级产品全面涨价,CPI居高不下,特别是2008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高达8.5%,使控制全年CPI增幅在4.8%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人们的通胀预期正在形成并逐步提高。据央行通货膨胀问卷调查显示,2008年2季度预期生产资料和物价将持续上涨的企业家和居民分别达到了44%和50%,并可能进一步导致价格上涨的扩散和自我强化。当前,我国价格总水平仍处高位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如何控制物价上涨趋势以避免经济出现明显通货膨胀,把握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压力的最佳平衡点,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一大挑战。因而,寻找本轮通胀的形成机理并有的放矢地提出治理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
目前,中国经济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对那些注重逻辑、而不是纠缠于数据的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现在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是,如何揭示本轮通胀的深层原因并破解之。从外部因素来看,本轮通胀是在全球经济扩张和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外部通胀压力传导的结果,是国际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加剧。国内输入通胀压力的反映;从内部来看,本轮通胀是国内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低估压力的释放,从更深层次分析,它是国内经济一系列结构失衡等深层次矛盾的反映。
(一)难以为继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作为出口导向模式配套的本币低估的汇率政策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双轮驱动,而消费拉动的比例过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国际收支的失衡,从而推动物价的上涨。长期以来,我国过度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以大量的出口廉价制造品的形式加以释放,以此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这在一段时间内的确能够奏效,但是长期的巨额贸易盈余,必然会导致本币升值压力,更不用说贸易磨擦等副作用了。为了保护出口企业和维持高额出口,就不得不由央行大量购买外币,以此来保持本币的低汇率。这样做的后果是长期货币超量发行,流动性泛滥,积累大量过剩的购买力,最终便反映为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
从投资来看,近年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是造成经济增长反复偏快的重要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于导致投资膨胀的体制机制基础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经济运行中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加剧了原材料和能源的供求矛盾,对企业商品物价造成的压力不言而喻。事实上,与目前主要消费品仍供大于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投资需求的高速增长导致近年来国内市场上石油、铁矿石等工业原材料供不应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从出口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在外汇管理和税收等方面执行“奖出限人”政策,鼓励出口换汇创汇,促进了出口迅猛增长,促使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虽然自2007年以来,国家下调了出口退税率、调整了进出口关税等政策。并且实行了两税合一的政策,但是外资企业仍然在税收、市场准入、融资便利及地方政策等方面享受比中资企业优惠得多的待遇。特别是在目前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国内银行贷款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寻求外资方式来缓解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工作中片面强调引资结果,不考虑利用效果,从而形成了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的有利条件。据统计,2007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过度依赖外资,未建立自主生财体系,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一大隐忧。我国以传统的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和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利用外资的方式,使得我国处于制造业的底端,承担了许多亚洲国家的转移顺差。在进出口贸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