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doc

#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虫棉田病虫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技术报告 盐城市植保植检站 盐城市是江苏省棉花主产区,也是全国重要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常年植棉面积200万亩左右,占全省棉花面积近1/2,每年产出近20万吨皮棉,占全省皮棉总产的一半以上。棉花一直是盐城市部分县(市、区),如大丰市、射阳县、东台市、亭湖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同时,棉花产业对推动我市纺织业等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抗虫棉在盐城市的引进种植是作为棉田重大害虫—棉铃虫的一项综合治理技术措施,针对棉铃虫自1992年以来在盐城农区棉田内外连年重发至特大发生,造成棉花减产严重,以及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天敌控害作用减弱、棉铃虫抗药性上升、化防防效下降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现实。1995年盐城市植保站首先引进75亩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抗虫棉,下同)在射阳试种,表现对棉铃虫等靶标害虫的抗性作用显著,且又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与种植效益,倍受棉农喜爱。目前抗虫棉几乎覆盖全市所有棉田。 最初抗虫棉对于我们农业科技人员和棉农来说近似于“新鲜事物”,对其栽培技术及病虫发生规律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暴露出了诸如将抗虫棉与常规棉一样防治病虫;部分农民误认为抗虫棉为“无虫棉”,基本不用药防治病虫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还有新的病虫暴发不知所措等一系列问题。为适应抗虫棉病虫综合防治需要,盐城市植保站联合扬州大学、沿海农科院等科研部门和主要植棉县(市、区)植保站,共同承担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农科院院基金等项目,通过多年协作研究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转基因抗虫棉病虫草害灾变规律测报办法与综合控制体系》、《棉盲蝽的灾变规律与可持续控制技术》、《多食性致灾害虫甜菜夜蛾监控及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盐城农区致灾性蜗牛的发生规律与综合控制技术》、《棉铃虫监控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了盐城市科技进步奖;《多食性致灾害虫甜菜夜蛾监控及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转基因抗虫棉的植保评估与推广应用》获得省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为及时将已取得了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提高抗虫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盐城市植保站联合各县(市、区)植保站,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推广模式,并在推广过程中对部分技术继续加以补充和完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并覆射到全省其它市、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主要研究成果 1.1明确了盐城农区抗虫棉田内病虫发生种类和特点,确定了抗虫棉田主要病虫、次要病虫及偶发性病虫。 通过对抗虫棉与常规棉连续多年田间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对比,结果表明:盐城农区抗虫棉田内主要病虫有棉盲蝽、红蜘蛛、棉铃虫、烟粉虱、棉蓟马、棉花炭疽病、立枯病、枯黄萎病;次要病虫有:玉米螟、棉蚜、卷叶虫、金刚钻、红铃虫、造桥虫、铃病;偶发性病虫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花褐斑病。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在抗虫棉田内发生程度除棉铃虫在个别干旱年份会有所抬头(如2005年和2010年)外,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十分明显;棉蚜、红蜘蛛在抗虫棉田内发生为害期延长,从蕾期至花铃期均有危害,且为害程度较常规棉田内加重;棉盲蝽仍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整个棉花生育期内都造成危害,且绿盲蝽的种群量上升快,主害代是二、四代;棉蓟马在抗棉田内发生代次多,主要为害期是苗期和花铃期,连续干旱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其发生,可造成苗期僵苗不长、落叶,铃期小桃开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7月底棉田内始见,但暴发频率高,易造成大量破叶,影响棉花产量形成;烟粉虱是2002年传入我市的外来有害生物,食性杂,增殖快。棉田内7月中旬即可查见,以吸食棉花汁液为主,并造成棉叶煤污病,影响光全作用,对产量影响大,已上升为抗虫棉田内后期主要害虫之一。转Bt基因抗棉本身对棉花病害没有直接作用,只是由于种子自身特性、生产质量、栽培技术和水平等因素,间接地影响病害的发生,所以年度间、品种间,甚至不同制种单位生产的同一品种抗虫棉表现差异都很大。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结果表明:总体趋势是苗期病害减轻;枯萎病抗性下降;黄萎病气候条件适宜即可暴发流行,为害损失大;铃期病害低于常规棉;抗虫棉后期易感叶斑病(以褐斑病为主)。 1.2明确了主要靶标害虫和非靶标害虫对抗虫棉的抗性反应 1.2.1研究表明:(一)棉铃虫成虫产卵在常规棉和抗虫棉间不存在选择性,落卵量无显著差异。(二)应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田间罩笼接蛾法与大田系统调查法对主要抗虫棉品种不同生育期与不同器官对鳞翅目害虫的毒杀作用,明确了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红铃虫、造桥虫、棉卷叶螟等虫口密度、蕾铃被害程度及防治压力都有较强的减轻作用与控制效果,抗虫棉品种间存抗性差异。田间抗虫棉高抗品种对棉铃虫、玉米螟、红铃虫的防效都可达70%以上,对棉卷叶虫的防效达60%左右。(三)抗虫棉抗性表达呈现明显的时空动态特点:在时

文档评论(0)

daixue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