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外强中干 2006年12月19日,《环球时报》以《勃列日涅夫让苏联盛极而衰》为题,对其进行了全面评解。文章说,民意调查显示,39%的民众对这位曾经执掌苏联大权18年的苏共总书记表示欣赏、有好感或尊重,……而在很多历史学家眼中,这位执掌苏联大权18年之久、坚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苏共总书记是苏联最终走向瓦解的罪魁祸首。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1.经济改革很不成功,引起人民不满; 2.政治改革的思想错误严重; 3. 改革使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 4. 改革放弃了党的领导。 这两幅漫画反映了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并作简单评价 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这一体制有何特点? 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通过。 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思想方面:压制学术思想的创造性,不利于思想文化繁荣 积极:与当时苏联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二三十年代使苏联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消极:有严重缺点和弊端,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赫鲁晓夫 (1953—1964)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第三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一、赫 鲁 晓 夫 改 革 1、摇 摆 不 定的改革 经济 政治 农业: 扩大自主权 削减农业税 垦荒和种植玉米 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扩大地方权力。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 平反冤假错案 (突破口正确) 2、结果: 收效甚微 1.改革没有结合国情 2.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上急于求成 3.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理论上准备不足 4.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1964年赫在无奈中被迫下台! 积极: 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消极: 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改革后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3、评价: 【合作探究】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有人评论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的旧时代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 赫鲁晓夫之后,苏联上台的是? 勃列日涅夫(1964——1982)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 1982) 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 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他1968年 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 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 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 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 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 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 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 首脑。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点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前期有所 发展: 后期逐渐 停滞: 70年代初,改革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进入僵化状态。苏联社会陷入因境。 特点:前快后慢,外强中干 后期停滞的原因: 1.个人专权,老人政治 3.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排斥市场体制 4.重工业、军事工业投资过重,军备竞赛加大军费开支。 2.干部腐败,任人为亲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不容乐观 1985年54岁的——上台,他会采取什么措施?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过程: 改革结果: 改革失败原因: 经济改革 ? 政治改革 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 “加速发展战略”。 经济 政治 2.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失败的思想根源) 2.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3.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苏联改革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ppt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六第二课 罗斯福新政(新课改区版) 课件.ppt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文艺复兴运动:人性的复苏(文科班完整版) 课件.ppt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二 单元检测试卷.doc
- #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 106世界现代史通史概讲(第二轮复习).ppt
-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5.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ppt
-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课件人民版必修一.ppt
-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ppt
- #高中历史必修一思考题答案(人民版).doc
- #高中历史繁荣似锦的戏曲人教版必修3.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