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生物技术离拯救人类有多远.docxVIP

【2017年整理】生物技术离拯救人类有多远.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生物技术离拯救人类有多远

生物技术离拯救人类有多远 50年来狂飙突进的生物科技正带领着人类逼近自己最大胆的想象,但在卷士重来的致命病毒面前,人类仍像50年前那样脆弱 “从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  设想一下,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进入“生命科学世纪”的你可以“不负责任地”生活--你随心所欲地从事危险性极高的活动(飙车、攀岩或者深入疫区采访),或者,更消极地,你选择放纵而堕落地生活--而不必担心健康受损乃至缺胳膊少腿,因为你知道,在离你不远的医院里,医生运用一种和干细胞有关的再生组织技术,可以轻易地修补你受损的身体。同理,由于这种细胞通过定向培养可以发育成各种需要的健康组织细胞,它还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尽管不是所有的疾病。然后,我们进入细胞内部,进入细胞核,把目光停留在那23对染色体中的链状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你一定早已熟悉了关于基因技术的种种光怪陆离的描述和想象:转基因食品、克隆人、基因美容、用基因来“治疗”愚蠢,等等。与此同时,和它们密切相关的基因治疗技术也承诺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在这个未来世界里,人体细胞中每一个基因的功能都是可知的,而疾病会被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强大计算能力迅速追溯到它的基因源头;治疗也是在分子水平上展开的: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被导入人体来纠正基因的缺陷--疾病将最终被还原为一个数学错误,而治疗则意味着移动数字的位置使等式重新成立。你已经被教导说,在这个新世界,你将拥有更多、更容易获得的健康和安全,而尽管危险和伤害依然存在,但是它们的后果已经变得微不足道。很不幸,你现在注意到了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它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恐慌和带来的经济损失甚至高于伊拉克战争。尽管从分离病毒到最后获得整个基因序列,动作最快的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只用了两个月时间,但每天公布的数字还是让你联想起14世纪的欧洲,想到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如果你不健忘,你还会记起像AIDS、疯牛病、炭疽这些在距今不到半个世纪内发生的灾难性疾病。灾难最初,人类显得那么软弱无助。在一度被认为是绝症的传染病如天花、肺结核、鼠疫等都被人类基本消灭后,美国著名医生威廉·斯图尔特1969年在国会作证时曾骄傲地宣称:“对抗瘟疫的战争已经结束”,但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会告诉你,每年死亡人口中仍有1/4是死于传染病--在非洲,有关比例更高达六成。而死于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列五种主要传染病--如艾滋病、痢疾、肺结核、疟疾和呼吸道疾病(如肺炎)--的人,要占所有传染病死亡人数九成以上。于是你看到了,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世界健康日”的主题定为“新兴传染病:全球警报、全球反应”。  你开始感到不安全。《现代性的后果》的作者、伦敦经济学院院长安东尼·吉登斯为你的这种不安全感给出了一个解释:现代社会的无限分化和过量的信息生产使你只可能在有限的领域里掌握足够的知识。你所能做的,是把其他的一切都托付给对应领域的专家和权威们,并且信任他们--生病了就去看医生,理财就找银行。但是,当问题突然出现,而专家束手无策时,信任便面临崩溃。于是,你感到很不安全。你不免会质疑:那个被从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是否真的收不回来了?那个传说中的生命科学的美丽新世界--即便是在遥不可及的将来--到底存不存在?或者反过来说,近50年来狂飙突进的生物科技离拯救人类于大规模的灾难性疾病还有多远? 生物医学的奇妙航程   “这个构造拥有一些全新的特征,对生物学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是科学史上最出名的低调表述之一。50年前的4月25日出版的那期《自然》杂志上,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与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H. C. Crick)提出了DNA构造的双螺旋模型;这项突破标志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大门正式开启。20年前,沃森和克里克以及他们众多的同事和后继者则开始致力于将生物学领域的新发现进行工业化和商业化,生物技术开始焕发迷人的魅力。它许诺了一幅广阔的绮丽画卷:更多更优质的药物;因人/基因而异的医疗服务;新的农作物;新工业手段;甚至--它悄悄地说:还有新的人类。今天,其中的一部分许诺已经开始兑现,但仍有许多没能兑现,有些可能永远都不会,还有一些已激起了反对的声音。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通常按颜色来划分它的不同应用:在生命科学中被称为红色生物技术,农业被标为绿色,工业则是白色。白色领域目前主要致力于研究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塑料制品和燃料,这一领域的进展与绿色和红色相比显得滞后。绿色领域已经出现了众多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但是它们在欧洲遇到了顽强的抵制。而在生命科学领域,生物技术的图景要复杂的多。经过10年的努力,科学家终于在2001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完整准确的排序。基因组中的30000到60000个基因控制着人体每一个细胞的活动以及全部人体机能,也决定着人体处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