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80岁,40载.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0岁,40载.doc

80岁,40载   1969年,38岁的王新良从内蒙坐车到老河口,转至丹江口,再乘船在郧县靠岸,最后被大卡车拖到十堰。自此劳作生活,尘埃落定。   十堰是一座有着新中国印记的城市。   上世纪60年代的十堰,尚是当时中国无数深山小镇中的一个,荒山野沟,百余人家。1969年,在中央“三线建设”的国防战略之下,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二汽”,1992年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定址十堰。从此,这座城市开始了与一座工厂半个世纪的命运相连。   调度之下,十万建设大军涌入。从技术人员到管理干部,从睡芦席棚到吃红薯杆,这些十堰的建设者与守护者,来自沈阳、上海、安徽、河南各地。此刻容颜已老的他们,来时正年轻。   关于一零二指挥部   年过八旬的王新良,便是其中普通一员。   这个山东青岛人,少时曾辗转于西安、兰州、包头和呼和浩特。1969年,38岁的他“从内蒙坐车到老河口,转至丹江口,再乘船在郧县靠岸,最后被大卡车拖到这里。”自此劳作生活,尘埃落定。   对于这座陌生的山城,王新良的初始印象便是“雨水多”。“没路,想都不敢想”。他回忆,当时的大胶靴、雨衣和蚊帐是工人们的“必备三件套”。大胶靴作战靴,雨衣便是神袍,上山扛木头,河里捡石头,心无杂念,干劲十足地搞起建设。   当时二汽选址初定,建工部成为头阵,成立红卫总指挥部。一零二建筑厂成为总指挥部的“三头六臂”之一,负责建厂房、搞安装。王新良则属于一零二旗下的安装公司。   “我们单位有七个建筑公司,负责盖房子,一个安装公司、一个机械化公司、一个汽车运输公司和一个大修理厂在枣阳。”王新良回忆,当时安装公司建设的第一个项目便是花果社区的发动机厂,其后则负责装置了十堰二汽的所有设备,包括机器、水管、电气、电焊。   1972年,其妻王彩霞带着四个孩子南下投奔。一家六口便挤在单位分配的木板房里生活,十几平米的空间塞下床后,唯一的家具便是两个工具箱。   安顿下来之后,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如何生存和生活。依据当时规定,若丈夫为二汽职工,妻子就可加入二汽“家属联”,统一安排人事、薪水等事务,并在退休后按职工政策养老。然而,安装厂并无家属联,对于这些家属的安排,要么喂猪、要么去修铁路。   1973年,王彩霞参与襄渝铁路的建设,做一些扛水泥,架钢轨的零工,每天赚得一块三毛钱。“这是一级工资,还有一块二、一块一的”。如今一两毛钱的差别微乎其微,而在70年代,它是一个级别的差距。当时,王新良作为高级工,月工资84块。   在王彩霞的印象中,当时一块儿修铁路的妇女,有一帮是从内蒙来的,无风无沙的十堰,她们仍用毛巾包头,用车拉砖,扛着钢轨走几十公里地,“和男人一样干重活”。   1974年,王新良成为工程处的书记。他把安装公司部分家属组织起来,组建了一个五金厂,老伴儿的“沉重铁路史”才告一段落。五金厂效益日渐好转,最后这些家属们所拿的奖金甚至一度超过一零二的工人。却不料上级得知后表示,家属怎么可以比工人赚得多?结局以五金厂的关闭收场。   在相对封闭的大生产时代,集体生活不仅管家属,还管孩子教育,管工作分配,连处对象也是“内部优先”。王新良有三女一男,大女、二女及女婿都是安装公司的员工。   他家附近的片区,作为一零二曾经的基地,鼎盛时期人员最多达到3到4万。不过,作为建筑流动单位,一零二建完二汽后便转战他处,它先与二汽分家,后又内部分家:撤回东北、“漂”去北京、进驻天津,或者四散至湖北各地。这一片区的医院合并,学校搬迁,人员疏散,最终只剩得这十几栋老房子,和为数不多的老龄员工。   长辈们的命运轨迹至此分流合并,轮到子辈们出力的年代,一零二厂却早已经不复存在。   生活在十堰的外来人   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半个世纪,天南海北几十万外来人口的涌入,使得十堰市成为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无数个老王家建造并融入这个城市的肌理。或许,“您哪里人”这种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问题曾给王新良夫妇带来一丝困惑。最后似乎是统一了说法,“我们回到山东,别人问起,就说是湖北人;我们平常在外边,就说是山东人。”一边是生养的故乡,一边是自己“亲手堆起来”的城市,二者都不能割舍。   当然,在子孙辈看来,除开寻根情怀,相对于略显孤单和平淡的车城生活,他们更喜欢把自己和遥远、陌生得略显神秘的山东故乡联系起来。当然,并非不爱十堰这片土地,子孙辈们在这里生长,羽翼渐丰。   上世纪70年代的学校仍然是单位所有。因为王新良工作性质的流动性,王家的四个孩子就跟随父亲,辗转于一些名字与汽车有关的小学――四九厂发动机小学、东风四零厂小学,然后依次是初中、高中。半世纪时光转眼即过,当初绕膝嬉闹的孩子们早已自有家业,当初为避开城市而选址的僻壤小镇,未想也最终因二汽而成为一座真正的城市。   王彩霞回忆当时生活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