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docVIP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 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 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 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 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 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1、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 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 ,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 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 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 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 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 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住处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快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70-140学时。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附: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   (1) 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2) 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3) 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4) 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 汉字输入。   (2) 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 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 绘图工具的使用。   (2) 图形的制作。   (3) 图形的着色。   (4) 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 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 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

文档评论(0)

lunwen19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