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徐基礎深坑施工作业指导书1
220kV 三堡变~徐州东牵引站线路工程
基础深坑施工补充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20kV三堡变~徐州东牵引站送电线路工程(以下简称“220kV三徐线” ),线路终勘路径长度为29.03km(其中220kV三徐线建设长度为24.703km,220kV沈贺线改造长度为4.327km)。
本期220kV沈贺线改造可分为以下三段:
①、220kV沈店变出口段(T50~沈店变构架),改造长度为0.724km(以下简称A线);
②、220kV陇海铁路段(T56~220kV沈贺线#09塔(运行编号,下同)),改造长度为0.897km(以下简称B线);
③、220kV新104国道段(220kV沈贺线#15~220kV沈贺线#21塔),改造长度为2.706km(以下简称C线)。
本期共用铁塔102基(含220kV沈贺线改造段),其中转角塔41基,直线塔61基。
本工程新建线路(220kV沈贺线改造)导线均采用2×LGJ-630/45型钢芯铝绞线。
220kV三徐线同塔四回段地线采用三根OPGW光缆,两根采用OPGW-145(36芯),一根采用OPGW-145(24芯)其余段地线一根采用OPGW-145(36芯),另一根采用OPGW-145(24芯),进线档分流地线为JLB40-150型铝包钢绞线。
220kV沈贺线改造段地线一根采用OPGW-145(36芯),另一根分流地线为JLB40-150型铝包钢绞线。
二、深坑基础形式
1、RJ6坑深为3.0米(包括:T22、T25、T32三基)。
2、RJ8坑深为3.7米(包括:T54一基)。
3、RJ9坑深为3.8米(包括:T56一基)。
4、BJ1/YJ1拉腿坑深为3.1米(包括:T29、T80、T83三基)。
5、BJ2/YJ2拉腿坑深为3.3米(包括:MT1一基)。
6、BJ3/YJ3拉腿坑深为3.6米(包括:T13一基)。
7、BJ4/YJ4拉腿坑深为4.1米(包括:T1、NT3、T57、T75四基)。
8、GJ1坑深为3.0米(包括:T62、T64、T65三基)。
9、GJ2坑深为4.8米(包括:T68、T69二基)。
10、GJ3a、GJ3b、GJ3c坑深为3.4米(包括:T72、CT4、T71、CT3四基)。
11、GJ4坑深为3.5米(包括:T59一基)。
12、GJ5坑深为3.4米(包括:T63、T67二基)。
13、GJ6坑深为3.7米(包括:T66一基)。
14、GJ7坑深为5.7米(包括:T70一基)。
15、GJ8坑深为4.2米(包括:T58一基)。
16、GJ9坑深为4.4米(包括:T60、T61二基)。
17、GJ10坑深为4.8米(包括:T74、CT6二基)。
18、GJ11坑深为5.2米(包括:CT2一基)。
共计:三十四基。
三、深坑施工补充措施
1、土坑开挖前,应将杆塔位基面及附近的浮土及杂物清理干净。非掏挖式基础土坑开挖的坑壁应留有适当坡度,坡度大小见下表
安全坡度系数表
土壤分类 砂土、砾土、淤泥 砂质黏土 黏土、黄土 坚土 岩石 安全坡度系数 2.5 2 1.5 1 0
2、深坑开挖时容易坍塌,可参照下列方法选用开挖。
2.1 、井点降水法,具体方法简述如下:
2.1.1、降水设备
井点设备主要包括井点管(下端为滤管)、集水总管和抽水设备等。井点管采用Φ60×5无缝钢管,长度根据线路基础施工需要确定,井点管下端配滤管,不短于1m,滤管采用与井点管同直径钢管,井点管和滤管之间连接钢制管箍,与集水总管连接用耐压胶管,滤管钻梅花孔,直径5mm,距15mm,外包尼龙网(100目)五层,钢丝网二层,外缠20#镀锌铁丝,间距10mm。集水总管为内径100—127mm的无缝钢管,每节长4米,其间用橡皮套管连结,并用钢箍接紧,以防漏水,总管上装有与井点管联结的短接头,间距0.8米—1.2米。每套抽水设备有真空泵一台,离心泵一台,水气分离器一台,每套井点降水设备带40~50根井点降水管。
2.1.2、施工方法
井点的平面布置为环状井点,井点管至坑壁不小于1.0m,以防局部发生漏气。井点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滤管)按下式计算
H≥H1+h+IL(m)
H1——井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的距离;
h——基坑中心处底面至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离,一般为0.5—1.0m;
I——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井点1/10;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
同时还应考虑井点管一般要露出面0.2m左右,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滤管必须埋在透水层内,水泵轴心标高宜与总管平行或略低于总管,总管应具有0.25—0.5%坡度(坡向泵层),各段总管与滤管最好分别设在同一水平面,不宜高低悬殊。
首先排放总管,再埋设井点,并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连通,然后安装抽水设备,井点系统全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