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书评影评作业[精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部书评影评作业[精选]

走进西方音乐历史长廊---《西方音乐史》读书心得 作者:张天资 班级:11录音 学号:110507105 本书主要讲述西方音乐文化的形成、作家、作品及其发展对后代和当代音乐文化的形成有关的理论和史实。诸如乐派、音乐理论、音乐家及其主要的音乐作品等。 以下是我从书中总结的西方音乐史的笔记,西方音乐史共分为七个时代,分别是中世纪音乐、新艺术时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世纪音乐。 各个时代风格的风格特征是: (一)中世纪音乐476-1300年 1.格雷高利圣咏的形成促成了教会调式理论记谱方式的早期探索,以圣咏为基础发展出继叙咏、附加段、以及影响深远的复调音乐 2.圭多发明唱名法,总结出四线谱 3.弗朗科在《有量音乐艺术》中提出有量记谱法原则。 4.基督教音乐形成哥特式风格 5.不同地区国家出现吟唱歌手为中心的世俗音乐 6.出现管风琴、维埃尔琴、轮擦提琴、竖琴、索尔特竖琴、琉特琴、竖笛 (二)新艺术时期音乐:1300-1450(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 1.法国维特里《新艺术》一书,反对巴黎圣母院乐派为代表的哥特式风格的古艺术,崇尚母语写世俗歌曲。 2.新艺术主张改革弗朗科记谱法,采用一分二的时值比例关系。 3.用格雷高利圣咏定旋律时,用塔利亚给圣咏一个节奏模式,反复出现的旋律称“克勒” (三)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 1.思想家和艺术家都认为在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关心灵魂得救的同时,也向往世俗享受。 2.勃艮第乐派和佛兰的乐派的新创作传遍欧洲 3.宗教改革、新教圣咏出现众赞歌、宗教音乐中的民族因素和世俗因素增强 4.开始运用音节中的半音 5.和声的纵向结构以三、六和弦为主,低音具有和声功能。 6.声乐作品有复调与主调两种组合方式 7.让音乐适应歌词的形式、词句和内容的作曲观念和方法,即词是音乐的主人 8.以相同音色为美的观念 9.乐谱使用小节线 (四)巴洛克时期(1600歌剧诞生-1750巴赫去世) 1.巴洛克:原自葡萄牙语,指珍珠不规整的形状,原用于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这时期的音乐与造型艺术有相似的特征,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强调感情表现与戏剧性的对比、细节注意装饰。 2.歌剧的诞生与器乐曲的发展标志着巴洛克时期新风格的确立。 3.两种作曲法的常规:蒙特维尔第提出“两种常规”的思想,“第一常规”—和声是歌词的主人,“第二种常规”歌词是和声的主人—来自柏拉图。 4.通奏低音(basso contnuo):有一个独立的低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上方有一个华丽和富有装饰性的高音部 5.大小调体系趋于成熟代替教会调式。 6.17世纪中叶,小节线被使用,C、G、F三种谱号接近现代。 7.情感论:每种音乐的因素都具有情感性。 8.声乐出现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新体裁 9.器乐创作已占主导地位。 (五)古典时期(1750-1800) 1.崇尚理性,讲究情感约束以及和谐均衡 2.大小调体系充分发展 3.主调织体占重要作用,低音及和声起伴奏作用,阿尔贝蒂低音。 4.旋律结构常是方整的,不同巴洛克时期的流态运动。 5.节奏形成周期性结构,主题是动机式发展,力度、速度、渐强、渐弱的细致安排 6.古典风格在18世纪30-50年代与巴洛克风格并存,喜歌剧佩尔格莱西《管家女仆》与最早的交响曲萨马尔蒂尼《第一交响曲》都作于30年代,早于巴赫德《b小调弥撒曲》和亨德尔《弥赛亚》 (六)浪漫主义1790-1910 它所涵盖的是从贝多芬晚期作品,罗西尼的歌剧,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到勋伯格“不谐和音解放”之前的初期作品,以及李夏德·施特劳斯被“现代主义”拒绝的作品。 1.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有革新又有承袭,调式体系和声体系、节奏以及曲式规范等基本相同。 2.旋律的抒情加强,乐句结构很大 3.调性音乐为主、半音及远关系转调的频繁运用,已有调含混之感,功能和声加强了色彩变化。 4.力度与速度对比变化多种多样,形式结构不断趋于自由。 5.配器手法迅速发展,民族特点的音乐语汇。 (七)20世纪音乐 a〉印象主义音乐(impressimism)德彪西(法国) 1.突出主观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音乐具有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气氛 2.旋律渐渐不再占主导地位,很少以有悠长如歌的抒情出现,而变成简短、片断、零碎的主体动机。 3.和声的丰富色彩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摆脱了大小调体系。 4.乐曲结构松散自由,段落界限变化较模糊。 b〉新古典主义 斯特拉文斯基、欣德米特 1.排斥过渡的情感表现,要求冷静约束,反对膨胀的主观意识,提倡客观稳定。 2.复活巴洛克时期的纯音乐体裁、偏爱古典的奏鸣曲、协奏曲以及各类室内乐。 3.追求形式结构的匀称完美,浓缩精炼、音乐织体的明晰简洁。 4.较少运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