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绘画中透视的不同应用正文例子.docVIP

[浅谈中西绘画中透视的不同应用正文例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西绘画中透视的不同应用正文例子

引言西方绘画为了达到真实而客观地表现现实空间,利用焦点透视成功地模仿自然。以焦点透视表现空间,画家的视点是静止的,位置是固定的。视线向远方层层探索,使画面空间表现以展现深度空间为主,以真实的视觉为基础,注重物象的形体与色彩。西画的透视法是在画面上依几何学的测算构造一个三进度的空间幻影,因此焦点透视就是以表现一个视点下的深度空间为特点,营造一个现实空间的逼真幻觉。在一个静止的视点下,画家就会把物象与视点的不同距离所形成的形体比例、色彩对比、明暗关系等真实的表现出来,并按照视觉所观有序的加以安排。意大利杰出画家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就是运用焦点透视原理的典型作品。画家以焦点透视的平行透视来构筑这幅画,使人明显感觉到画面空间是人们站在一个固定位置上的视点所观。画面空间把众多人物同建筑物有机的结合,并依照视点的不同距离所形成的大小比例、色彩比例、明暗关系加以表现。观赏这幅画就好像人们站在一个视点观看真实的舞台剧表演,如同观察者往前走上几步仿佛就可以置身于画面的空间之中。正是由于拉斐尔对于焦点透视的运用,使画面复杂的人物被统一到有序的空间之中,画面的深度空间被表现得非常强烈。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以焦点透视原理和对物体光线、明暗的研究作为实现视觉真实表现的手段,让绘画在逼真地表现客观事物方面更加成熟。在这个时期出现的绘画大师达芬奇运用了焦点透视和对称均衡的构图法则绘制了《最后的晚餐》这件传世之作,达芬奇在空间及远近法的处理上也有他独到之处他巧妙而又精确地运用了透视法则,把一切透视都集中在耶稣头上,在视觉上使他成为统辖全局的中心人物同时还巧妙地延伸了壁画地空间整个画面远远望去,感到纵深很远,从耶稣背后的窗口,可以看到耶路撒冷美丽的黄昏景色。若说透视起源的最早时期在西方国家,其原理的首创其实应该在中国。我国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的《墨经》中就已记载了对小孔成像的观察。而后南北朝时,宋·宗炳对定点透视的表达可谓耳熟能详,他说“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行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可以说,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画家早已经发现了类似西方焦点透视的原理,只不过在空间表现中不受它的局限而已。我国历代画师通过长期的实践,在创造性运用透视规律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绘画艺术表现的不仅仅是视觉图像,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传递。中西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绘画创作的特质。我们把中国传统绘画用主观诗意境界统领画面形象位置经营的语言特征称为心灵空间的图式经营,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道家美学通过实现有限的个体心灵与宇宙生命节奏的审美交融,从而在一个更为广阔、更具超越性的审美中实践了儒家美学以艺术成就人格的理想,它是心物统一的。这些思想观念在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的中国画创作中都起着主导作用。中国画的构图和留白都是通过这些思想依据去实现的,由此而体现出的透视原理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画家在表现实际空间时的视点不局限在一个固定位置,而是在时间流程中“仰观俯察”,具有流动性。并且把多时空下的视觉印象整合在一起,打破焦点透视的局限,使画面空间随主观表现的需要而任意扩展,具有流动性。因此,观察者的视点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这个特点,是画家打破了一个视点的限制,在多个视点中进行观察、描绘所形成的,其中画面所体现出的艺术形象是在时间流程中完成的,是多视觉的观察、整合。例如,五代画家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设计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宾客酬应五个段落,把韩熙载在夜间一段时间中的活动生动而清楚地表现出来。在一幅画面中把不同时空的生活片段有机的组织在了一起,每个片段巧妙的用屏风隔开,既得到一个连贯的画面空间,又展现了不同时空的具体场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视点流动性的特点更为突出。画卷长1191.5厘米,构成了一个连贯而广大的画面空间。从画面所表现的广阔的天空和辽阔的山峦以及浩瀚的江水来看,画面空间是不同时空的整合,画家为了体现万里江山的宏伟气势,把一个个不同时空的景物融合起来,使画面空间犹如一个电影的长镜头,时空一体,使观察者在视点的流动中体会着空间的辽阔。 中国画讲究“意象”,这种表现形式更好的区分了西方对艺术的再现。意象是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概括、提炼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客观物象的基本特征,又包含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充满了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样的思想逐步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表现,画家不再注意对物象的真实形态和表象的描摹,而是以自己投注到物象上的感情,想象为主进行表现。这样必然超越了客观物象的具体空间形态,向着主体意味和审美理想的方向发展。 四、透视在现当代绘画中的融合 中西绘画在各自的文化引领下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西文化的交融为艺术领域拓宽了道理,从20世纪西方绘

文档评论(0)

845375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