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忠君[精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章 忠君[精选]

第二章 忠君·忠孝·忠臣·忠奸 第一节 忠君观念的演变 《说文》:“忠,敬也,从心,中声。” “忠”的观念产生于春秋时期,主要是作为一种社 会公共道德,具有多重意义。 “无私,忠也。”(《左传·成公九年》)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业。”(《左传·桓公六年》)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晏子不死君难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死乎?” 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行乎?” 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 曰:“归乎?” 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孔圣与亚圣 第二节 忠孝之间 “忠”脱胎于“孝”,两者同以“敬”为特质,并强调对于权威的绝对服从。然而,“忠”成为一种独立的政治道德和评价标准之后,它与“孝”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该矛盾的本质,就是公与私的冲突。在普遍的忠孝难以两全的情况下,出现了“孝”高于“忠”及“忠”高于“孝”两种道路选择。 第三节 忠臣的悲剧 贞观元年,魏征曾对唐太宗说:“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太宗不解,问道:“忠良有以异乎?”魏征答:“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 入京 (明)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满江红 (明)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第四节 忠奸之辨 放言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忠臣避免悲剧的方法: 功成身退; 如留侯、韩世忠等。 自污; 如王翦、萧何等 危行言逊。 如公孙弘等。 “孝”高于“忠”: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 《世说新语·轻诋》第18条注引《邴原别传》:“魏五官中郎将尝与群贤公论曰:‘今有一丸药,得济一人矣,而君、父俱病,与君耶?与父耶?’诸人纷葩,或父,或君。原勃然曰:‘父子,一本也。’亦不复难。” 对统治者而言,君权理应高于父权,“忠”无疑也应高于“孝”。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高祖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乱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赐金五百斤。( 《史纪·高祖本纪》) 在古代中国的绝大多数朝代,“忠”的地位要高于“孝”,在“忠”、“孝”冲突时,弃“孝”求”忠”往往是臣子的唯一选择。 《后汉书·邳彤传》 信都复反为王郎,郎所置信都王捕系彤父弟及妻子,使为手书呼彤曰:“降者封爵,不降族灭。”彤涕泣报曰:“事君者不得顾家。彤亲属所以至今得安于信都者,刘公之恩也。公方争国事,彤不得复念私也。”会更始所遣将攻拔信都,郎兵败走,彤家属得免。 臣子在“忠”、“孝”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时,无论怎样选择,往往都会十分痛苦,难以解脱。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还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史纪·循吏列传》) 以到官明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