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添加剂对蛋鸡的效应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草藥添加剂对蛋鸡的效应研究

中草药添加剂对蛋鸡的效应研究 郑 缨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402460 摘 要 蛋鸡中药添加剂首见于《齐民要术》。按中西兽医学观点阐述了鸡和蛋鸡的生理学特性,将单味、复方和中西药结合饲料添加剂对蛋鸡的效应及其改善蛋的品质进行了概述,并对复方、中西药结合添加剂进行了中药药效学分类。 关键词 蛋鸡 中草药添加剂 中药药效学分类 中草药添加剂源于天然药物,它所蕴藏的大量科学信息有待我们去揭晓。中草药添加剂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是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撰写的《淮·万毕术》(公元前132年)中,记载有“麻盐肥豕法”①。蛋鸡的中草药添加剂在我国古已有之,远在公元6世纪的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养鸡五十九》(公元533—544年)中记载有:“麻子和谷,炒熟饲喂,日日生蛋不绝。”(2)清朝张宗法(公元1714—1803年)所撰《三农纪》(1760年)亦载有:“麻子和谷,炒熟饲鸡,日日生蛋不伏。”(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草药作为蛋鸡的饲料药物使用,由单味药到复方,在中兽医药性理论指导下,根据蛋鸡的生物学特性及采食习性,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运用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原则,依据药物性能,遵循主辅佐使的法度而处方用药,以发挥群药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性能和蛋的品质。 1、鸡及蛋鸡的生理学特性 鸡属阳性,为稚阳之体,恶寒热,不耐刚燥和粘滞性饲料和药物,喜吃颗粒状物质。体温高,基础代谢也高。味觉导体很小,感受苦味很弱,因而缺乏味觉,嗅觉功能也较差,所以对饲料的味觉不十分讲究,最爱吃葱、蒜、韭菜及其它辛辣物。消化道短,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及排泄也快。鸡不会呕吐,对盐类敏感,胆汁偏酸性,与胃内容物一起中和碱性的胰液,使小肠内保持近于中性的环境。大肠吸收维生素K的能力较差,体内无足够的胆碱酯酶储备,肾小球结构比哺乳动物简单,一般仅2—3个动脉袢,有效滤过面积小。无汗腺和皮脂腺,泪腺不很发达,热应激时,呼吸频率很高;高温使其甲状腺分泌活动降低而致产蛋量下降。 蛋鸡从7—22周龄为生长育成阶段,8—22周龄为育成阶段,自140天开产,年产蛋量240个左右。如果雏鸡在2—8周龄给予标准幼雏饲料,在8—18周育成阶段接着喂以低能量、高纤维的日粮直到性成熟,以促使肌胃及整个胃肠道的发育,则可获得最好的产蛋量。产蛋鸡的能量需要由体重、产蛋水平和气温三个因素决定。母鸡体重轻则生产单位产品耗用的饲料少,饲料利用率高。同体重的鸡在冬天需要能量和饲料多,热天需要少。产蛋鸡需要足量的蛋白质,一般产蛋率越高,蛋白质利用率就越高,其利用率也受年龄、体重、饲料组成及蛋白质品质等因素影响。同时供给适量的磷(一般0.6%)和一定的钙、磷比例(5:1)。一般有机磷只吸收30%,因而要注意有机磷和无机磷的吸收。若磷过高会降低蛋壳质量,磷过低会影响体内许多新陈代谢,也容易产生产蛋疲劳症,导致死亡。若钙过量,会降低采食量和产蛋率。 —————————— 郑缨(1969—)女,重庆市荣昌县人,汉族,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兽药、饲料的开发应用与推广 2、单味中草药对蛋鸡的效应 2.1.大蒜:傅同禄等(1990)用2%大蒜渣预混剂饲喂星杂288产蛋鸡,试验组较对照组产蛋率提高9.8%。苍山县地震动物试验场在肉用种鸡日粮中添加2%大蒜渣预混剂进行饲喂试验,试验组较对照组产蛋率提高5.6%。(4) 2.2.艾叶:孙金堂等(1988)用0.5%艾叶粉替代等量麸皮添加于日粮中饲喂尼克母鸡,经336天试验,试验组每只鸡平均产蛋数较对照组多11枚(4.87%),年平均产蛋率比对照组高4.87%;每产1公斤蛋较对照组鸡少耗料103克。以年产蛋14公斤/只计算,可节约饲料1.44公斤;两组蛋重相差甚微(0.02g);试验组鸡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50%(P0.05)。也可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1.5—2.0%艾粉,产蛋率可提高4—5%。(4) 2.3.西瓜:杨俊琦等(1990)选用40周龄京白Ⅲ系商品代母鸡200只,随机分为4组,于炎夏给产蛋鸡分别添加5%、10%、15%的西瓜皮粉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于第3天开始明显地增加了采食量(7.81%、16.02%、17.17%)P0.05。同时,试验鸡精力旺盛,采食欲强,抗高温应激的能力强。对照组于31.5℃出现热应激现象(张嘴喘息、耗料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在37.8℃高温时死鸡2只(同期大群鸡热应激死亡率为2.3%)。试验组于32.7℃始出现张嘴喘息,在高温时无一只鸡死亡。并于第4天开始产蛋率逐渐增加,破壳蛋减少,较对照组高2.3%、5.4%、3.5%,尤其是第3组,P0.01,平均蛋重分别增加0.106g、0.209g、0.169g,经方差分析,P0.05。(3)(4) 2.4.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