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資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湖南省汉寿县为例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湖南省汉寿县为例 来源:湖南省土地学会??????作者:李萍 段建南 王慧珍 白薇??????发布时间:2011-4-6 15:34:11??????阅读:309 次
作者:段建南 王慧珍 白薇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摘 要:从资源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3个方面分析汉寿县2005~2008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应用DPS软件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用多目标加权函数求得汉寿2005~2008年的各准则层和目标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用协调度模型求得汉寿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度,最终对汉寿县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汉寿县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在2005~2008年期间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汉寿县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衡量土地是否达到合理利用的评判标准,是评价和监测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状态和程度、建立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的基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要依据[1]。本文试图从定量的角度分析近年来汉寿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发展现状,寻求一种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以科学、合理的测度此土地利用区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状况,为土地合理规划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1?研究区域概况
汉寿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滨,沅、澧两水尾闾。东与沅江县隔湖相望,南和议阳、桃江两县接壤,西北和常德及贺家山、西湖农场交界。地处北纬28°36′—29°6′,东径111°42′—112°18′之间。县境南北最大长度56.52公里,东西最大宽度58.65公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长季长,光照充足。土壤以河湖沉积物和第四纪红土为主。山丘岗平地貌类型俱全,以平岗为主。全县总面积为2034平方公里[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
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基本目标,衡量土地利用状况,反映土地利用趋势“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过程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的”[3]。
2.1?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
评价准则主要由资源合理性准则、经济可行性准则、社会可接受性准则等三个方面构成。
2.1.1资源合理性准则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使土地资源存量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改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避免土地资源的破坏,降低土地资源的退化程度,改善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能力,加强对恶化生态环境的治理,促进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转化,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并提高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度。
2.1.2经济可行性准则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能促进经济高效、集约的增长,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
2.1.3社会可接受性准则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应能促进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的宗旨是促进人民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人口是社会的主体,所以社会发展指标主要是以人为基础。
2.2?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依据上述三个评价准则,可持续评价指标分为资源合理性指标、经济可行性指标、社会可接受性指标三大类体系[4],具体构成如下:
表1?汉寿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2.3?统计软件的选用
本研究将选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软件。它是浙江大学教授唐启义教授1998年设计研制的多功能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处理软件,目前在生物统计学、医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5]。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3.1?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1.1权重计算的方法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某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即是被评价对象不同侧面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这在整个土地持续利用评价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在系统评价中,权重系数的确定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6]。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把比较复杂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事物的重要性的两两对比,决定各层次不同因素重要性的先后排序,从而确定各要素的权重[7]。
3.1.2权重的计算
判断矩阵是由当地有关专家根据自身对评价准则和评价指标各因子的一般性认识,进行打分,判断各层次不同因素重要性的先后排序,从而确定各要素的权重组成判断矩阵[8],B层(准则层)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见表2,C层(指标层)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3。通过一致性检验,权重的确定具有满意的结果。
表3?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注:Wa—准则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