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幻灯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拔罐疗法 一、罐的种类(Types of cups) 竹罐 陶罐 玻璃罐 晋唐时期 东晋人葛洪,在其所撰的《肘后备急方》特别告诫要慎重地选择适应症候,书中强调:“痈疽、瘤、石痈、结筋、瘰疬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 ; 拔罐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进,开始用经过削制加工的竹罐来代替兽角。 宋金元时期 竹罐已完全代替了兽角; 在操作上,则进一步由单纯用水煮的煮拔筒法发展为药筒法。 明代 拔罐法已经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当时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几乎都列有此法。主要用于吸拔脓血,治疗痈肿。 清代 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并正式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火罐”一词; 其次拔罐方法,有较大进步,出现目前仍颇为常用的投火法; 治疗范围也突破了历代以吸拔脓血疮毒为主的界限,开始应用于多种病症。 三、治病机理 中医 中医学原理 1、疏通经络和调脏腑 2、平衡阴阳扶正祛邪 经络学说 1、经络的作用 2、运用经络预防和治疗疾病 作用 祛湿逐寒,通利关节:寒则气凝,淤则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拔罐疗法利用罐内负压能吸出风寒湿邪,使气血疏通,淤滞消散。故拔罐有祛风散寒、祛湿逐邪、温通血脉、疏经止痛 预防保健作用:健康保健和疾病防变。健康人常做拔罐(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保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症,及时拔罐(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以免表邪入里而生大病。 四、拔罐原则 (一)就近拔罐 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地目的。 (二)远端拔罐 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三里等。 (三)特殊部位拔罐 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根据病变特点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可以选择此穴。 五、拔罐方法 拔罐术前的准备 (一)拔罐治疗的常用体位 拔罐疗法应根据不同部位的疾病来选择不同的体位,原则上要求舒适体位并能持久,便于施术。每次拔罐治疗时间约10—30分钟,时间虽不长,但要求患者相对保持某种姿势,不能大范围活动,否则易发生漏气而掉罐。 1、俯卧位: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下肢,有行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2、侧卧位:患者取侧臣位,有得于吸拔胸胁、髋和下肢外侧等部位。 3、仰卧位:仰卧在床上,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有得于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4、坐位:拔背、腰、颈、膝、肩。 (二)清理吸拔部位 若吸拔部位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在拔罐前宜用干净温湿毛巾擦拭,以减少漏气和烫伤。 (三)罐具的选择和准备 根据拔罐部位的大小,应选择相应型号的罐具。常规用法是,对于较宽平、软组织较丰富的部位,如胸背部、腰部、臀部、大腿处,宜选用大罐;对于颈部、肩部、上臂、前臂和小腿处宜选用中罐;对于软组织薄弱、骨骼凸起不平的部位,如关节、头面、前臂远端、手掌背,宜选用小罐。 六、注意事项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