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铜绿山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简介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黄石市郊、大冶市城区西南约3公里处的金湖之畔。据载,铜绿山“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故名。”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一座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汉代开采和冶炼的古铜矿遗址。   经考古发掘表明,此处遗址当时的开采技术已成功地采用竖井、平巷、斜巷的联合开采方法,将矿井开采到地表以下60余米,低于当地潜水位23米,随同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上千件,其中有大型铜斧、铜锛、石钻、辘轳等采矿工具。还有春秋早期残存的鼓风竖炉10多座。这充分证明早在二、三千年前我国就创造了完整的采矿炼铜技术。   国务院于1982年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国务院又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与秦始皇兵马俑等并列为新中国建国后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由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铜矿遗址,国务院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清单。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于1984年由国家投资修建,完整地保存了古铜矿七号矿体的全貌。 ? (晓鱼注:)  ----作为铜绿山人更应该在科学发展观上作出努力,让它成为大冶千年不朽的名片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位于大冶市城区南3公里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可以说是黄石千年不朽的名片。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年代久远、规模最大、采掘时间最长、冶炼工艺最好的采矿与冶炼相结合的遗址。它历史悠久,它是中国周代至汉代的采铜和冶铜遗址,考古价值大,它是黄石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甚至世界人他也许不知道黄石,却知道有个铜绿山古矿冶遗址,来黄石大冶旅游的外地人甚至外国人,第一想看看的就是铜绿山古矿冶遗址,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就是黄石大冶采矿、冶铁、青铜冶炼的历史见证,是黄石人聪明智慧的印证。只有铜绿山古矿冶遗址才能概括黄石大冶甚至整个中国青铜冶炼的的千岁历史,它应是黄石千岁不朽的名片,更应是黄石应擦亮做大向中国、向世界展示的闪亮名片。   大冶因“大兴炉冶”而得名,铜绿山因“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于土石之上”,故名。铜矿遗址博物馆,造型庄重,气势雄伟,好似一颗晶莹的大宝石镶嵌在考古发掘地。铜矿遗址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地表积存约40万吨炼铜渣。经过1973年以后的考古发掘,在铜绿山清理出春秋至汉代的以各种木架支护的采矿井巷数百条,竖井、斜井、平巷纵横重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上千件,还有春秋时期及宋代的各式炼铜炉,完整地保留了“古冶七号矿井”的全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年代久远、规模最大、采掘时间最长、冶炼工艺最好的采矿与冶炼相结合的遗址。它的发现打破了“中国青铜来自西方”的传统观念,1982年国务院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正上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几个大字,为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所题写。   铜绿山蕴藏有丰富的铜铁矿床,古矿井主要集中在大理岩与火成岩的接触带上。这里氧化富集带中矿石的含铜品位可达5%~8%,主要有孔雀石、赤铜矿、自然铜等。古代工匠为掘取铜矿石,开凿竖井、平巷与盲井等,并用木质框架支护,采用了提升、通风、排水等技术。春秋时期的井巷较小,木质方形框架的长宽均为60厘米左右;战国时期井巷增大,框架直径达110~130厘米,并使用辘轳提升矿石及汲出地下水。采掘工具有斧、凿、锄、钻等,春秋矿井中只出土青铜工具,战国矿井中多为铁工具。此外还有木锹、竹筐、藤篓、绳索、木钩、木槽、桶、勺等器具。经清理的春秋时期冶铜炉,由炉基、炉缸、炉身3部分组成。炉基下有风沟,冶炼时可确保炉缸的温度。炉缸设有放铜、排渣的金门。炉身有鼓风口。炼炉附近有工棚遗迹和碎石用的石砧、石球,加工过的矿石及陶片、铜块等。经模拟实验证明,这种竖炉可以连续加料、连续排渣、间断放铜,性能好、炉龄长、操作简便,每炉日产铜不低于300千克。古炉渣总量超过40万吨。经化验,炉渣的酸度适宜,含铜量仅0.7%,说明东周时期的冶铜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更说明了我们黄石大冶的先人超人的智慧,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不但是黄石大冶历史的千年写照,更是黄石大冶先人的智慧结晶。 可是就是这样一张大冶最重量级的名片,最有说服力最有价值的名片,我们黄石人却可以视而不提,当做一堆老得掉渣的古董封存在那里,少有人问津。先不说,它的旅游开发价值,它的保护价值,就它的所在环境,实在不敢恭维。通过向铜绿山古矿遗址的路,坑坑洼洼,曲折难行,空气污浊,灰尘满天飞,路上也少有路标,只有大金路中有一个不起眼路标。这样的配套环境实在是与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不相符,更不相配。这样的环境,这样的配套设施,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大

文档评论(0)

34shart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