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新闻报道沦为公众情绪的宣泄.doc-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当新闻报道沦为公众情绪的宣泄
——从南京“彭宇案”说起,解读新闻报道中的“媒介审判”
一、案例回顾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子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2007年9月5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并判断“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老太太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说明事实经过并让老太太的家人将她送到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对此案的结论是“本案中,发生事故时,老太太在乘车过程中无法预见将与彭宇相撞;同时,彭宇在下车过程中因为视野受到限制,无法准确判断车后门左右的情况,故对此次事故,彭宇和老太太均不具有过错。”“本案应根据公平原则合理分担损失,本院酌定被告补偿原告损失的40%较为适宜。被告彭宇在此判决生效的10日内一次性给付原告人民币45876元;1870元的诉讼费由老太太承担1170元,彭宇承担700元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元,10日内给付。”当天,老太的代理律师表示,对判决事实感到满意,但40%的赔偿比预期要少。而彭宇则表示不服此判决,提出上诉。在二审期间,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且申请撤回上诉,最后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
二、关于南京“彭宇案”相关报道的回顾
以下为全国各地部分报纸关于南京“彭宇案”的标题:
《成都日报》,“扶人却被判撞人赔钱南京小伙好心没好报”;
《南方日报》,“司法判决应当依据什么常理?”;
《云南日报》,“武断的‘常理’让人胆战心惊”;
《河北日报》,“‘影响性诉讼’要注意影响”;
《北京青年报》,“彭宇一审败诉与可疑的自由心证”;
《法制晚报》,“彭宇撞老太太案能依推理判案吗”;
《钱江晚报》,“拍‘案’惊奇:良知的证明还是阿Q的逻辑”;
《齐鲁晚报》,“法律不能逼人当‘小人’”;
《山西晚报》,“按常理判决是对法律原则的颠覆”;
《南宁晚报》,“判案依据常理.还是依据法理?”;
《潇湘晨报》,“公众表达:法官的‘情理’和‘常理’很可怕”;
《河南商报》,“判决书讲法理而非常理”;
《东方今报》,“搀扶摔伤老人反被诬告索赔法院判他赔偿45876元”;
《珠海特区报》,“当常理越来越不像常理”;
《大河报》,“法院判决依据是法理还是常理?”;
《新快报》,“帮人反被法院判赔4万?”。
以下为全国各地部分网络媒体关于“彭宇案”一审判决结果的标题:
《新华网》,“法官判决应体现‘天理良心’!”;
《新华网》,“法官怎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人民网》,“小伙扶摔倒老太被判赔4万,冤不冤?”;
《光明网》,“法官‘合理想象’犯罪贻害无穷”;
《新浪网》,“帮人反被法院判赔4万?”;
《搜狐网》,“法官的‘情理’是什么?”;
《南方网》,“彭宇案引发舆论风波正义不能覆盖真相”;
《大江网》,“法官所指的‘情理’是歪理”;
《湖南经济网》,“南京‘彭宇案’审结:彭宇做好事反赔4万”。
三、关于南京“彭宇案”的分析
在对“彭宇案”相关报道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从事实和法理两方面重新审视这一案例:
(一)事实分析
原告徐老太诉称,2006年11月20日上午9点左右,其在南京水西门公交站等83路车。此时,两辆83路车同时进站,原告欲乘坐后一辆,在行至第一辆车后门时被车内冲下的被告撞倒。被告便将其扶起,在等到其儿子(身份为本地公安)、侄女来后,一同将其送往医院,并先行支付200元。经诊断,原告左股骨颈骨折,需住院治疗。在不能协商赔偿的情况下,原告向公交治安分局城中派出所报案。派出所对原、被告及证人陈二春三人一同做了询问笔录;但原、被告未能在派出所达成赔偿调解。故,原告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各项损失近13万元。
被告彭宇辩称,其是第一个下车,因见原告倒地,才上前搀扶,当时还有目击者陈二春,陈二春也一同帮忙并打电话给老太太儿子、侄女。原告儿子来后怕自己一人到医院忙不过来,遂请被告一同继续帮忙,被告方未走开,因原告儿子钱带的不够,还向被告借了200元(后被告一直未要求偿还)。在整个过程中,老太太头脑清醒并一直表示谢意。待检验结果出来后,忽然一口咬定是原告所撞。
庭审中,原告申请提供了事发当天派出所所作的询问笔录,笔录中彭宇承认是其撞了原告(后被证实:笔录原件丢失,这是原告儿子用手机拍摄的电子文档,制作时间为事发第二天);对此笔录内容,被告予以否认。被告申请证人陈二春出庭作证,原告否认证人身份。在陈二春提交身份证并出示当天手机通话记录后,原告遂承认其证人身份。在第二次开庭时,被告抗辩其是见义勇为。
(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