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逝》研究综述

《伤逝》研究综述 甘瑞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作于1925年10月21日。《伤逝》面世以来,常读常新,论者颇多,论文频出。并且对《伤逝》进行研究的方法也不断更新。评论家们既有从作品文本的角度入手的,也有从抽象理论的角度着手研究的。本文主要对有关《伤逝》主题、爱情悲剧的原因、文本特征、文本比较、叙事学、动物意象、考证学和“私奔”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做一个综合性研究。 对《伤逝》主题的研究 刘起林和易瑛在《伤逝主题内核: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一文中认为《伤逝》的主题内核是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他们还将《伤逝》的意蕴揭示过程分为终极意义的憧憬期、现实生活的品味期、凡俗人生的彻悟期、生命追求的抉择期等四个阶段。文中指出在涓生主观方面,与子君的恋爱、同居和离异,都源于他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然而贾振勇却与此观点不同,他在《娜拉出走:现代性的女性神话——鲁迅小说伤逝再诠释》中认为对《伤逝》终极价值意义的揭示,往往沦为普泛的人生体验,从而丧失了历史维度和现实旨归。该论者还认为《伤逝》正是从寓言的意义上,展示了以“娜拉出走”为代表的现代性价值理念在当时历史境遇中的两难处境,批判了它的男性中心主义文化功能和虚拟的乌托邦色彩。而谢世洋在《是“兄弟情”之哀还是“国民性”之叹 ?——伤逝主题辩》一文中认为《伤逝》并非写“兄弟情” ,而是对“五四”时期沉湎爱情、躲避社会斗争的青年群体的典型刻画, 是对知识分子“国民性”的反思、喟叹与批判,《伤逝》有其非凡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论者从《伤逝》作者鲁迅的“全人”、《伤逝》写作背景和《伤逝》“全篇”来否定周作人关于“《伤逝》全是写的空想……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情的断绝”的话的合理性。论者还认为周作人是在否定《伤逝》的社会意义, 贬损鲁迅的思想和人格。夏明钊在《一曲“美”的挽歌——伤逝新论》中指出:“《伤逝》乃是一曲“美”的挽歌,而“爱情”只不过是“美”的象征而已。”而卢建红却在《重读伤逝: 以“爱”为中心》中认为“爱与救赎”是《伤逝》的终极性主题。此外,王萍涛和刘家思在《与旧式婚姻告别的宣言——伤逝主题新论》中指出:“《伤逝》是鲁迅告别旧式婚姻、追求幸福爱情的宣言,反映了作者抉择时的种种顾虑与矛盾的复杂心理,显示了作者跨越旧我的艰难心路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时青年男女的时代思想情绪,批判了封建文化对人的损害和黑暗社会对人的压迫。”该论点站在作者的立场,联系作者和作品所处的时代,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作品主题。 对爱情悲剧原因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的研究 徐仲佳在《直面启蒙的伦理陷阱——从涓生的两难看1920年代中国启蒙思想的现实困境》一文中指出“作为1920年代启蒙理性的重要内涵,现代性爱观中蕴涵的启蒙的知识学内在矛盾是这一爱情悲剧出现的重要内因”。论者认为当涓生发现他们的爱情已经褪色之后,他陷人了真实与虚伪的困境,虽然基于主体性理论的现代性爱观支持涓生“说”出“真实”,但是现实生活却逼迫着涓生不得不面对“说”出“真实”的巨大的道德后果。文中指出涓生是满怀着创造冲动和幻想的导师,而子君却是只想寻找日常生活之爱的平凡人,所以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他们不可能完全结合。文章虽然指出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内因,却把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忽视了社会理想是离不开日常生活的,没有生活的保障,生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启蒙。最后涓生的更加空虚与忏悔说明了他还是离不开子君的照顾和陪伴的。还有一些论者认为涓生是启蒙者,子君是被启蒙者;一些论者认为涓生是负心汉,子君是弃妇。如张春生在《论伤逝中的涓生形象》中指出,涓生的性格是鲁迅所鄙视的,但遭遇则是鲁迅所同情的。论者认为涓生用爱来逃出生活的孤寂,涓生没有子君单纯和坚定,并且他对子君的爱虽主动热烈,但并不执着持久,涓生在重重困难面前怨天尤人,只想自己脱身,却把子君推向死亡。该论者分析了涓生的性格特征,指出了爱情灭亡的一方的自私与无情,却缺少对子君性格的分析与子君国民性的批判。谢廷秋在《叹人生隔膜 伤爱情已逝 — — —鲁迅伤逝新论》认为《伤逝》真实地揭示了人生的困境, 将人生隔膜、爱情伤逝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可以超越五四的文本。论者认为在涓生和子君的关系中,涓生是一直处于主动者、支配者的地位,而子君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子君没有自省意识。该文认为即爱情必须建立在两人平等自由的基础上,涓生和子君之间没有平等所以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他们注定是个悲剧。沈敏特在《爱情题材的历史性突破—论伤逝中的爱情悲剧》中认为,造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他们自身而不在于外部条件,是由于他们自身对爱情热力的降低消散而不是由于经济的压力,是由于他们赖以建立爱情的思想基础即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总之,一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