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民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
公民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
近代中国公民教育及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
摘要:我国经历了漫长的没有公民,只有臣民和统治者的封建社会。在公民意识方面可谓先天不足,这对我国的现代化特别是政治现代化进程十分不利。回顾人类发展历史就不难发现,古代社会只能产生臣民或顺民的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思潮则与西方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相伴而生的。这是因为只有人的主体权利和意识的不断觉醒,才有可能提出公民教育。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初步形成,迫切需要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需要教育培育出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这些都需要中国当代教育做出自己的回应。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
通过对中国近代公民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分析, 并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给我们当前实施公民教育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公民和公民教育
(一)、公民概念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没有公民的概念。辛亥革命后,我国开始推行宪政民主政治制度,公民概念和公民权利的法律的规定才开始在我国产生。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国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族之区别。”其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先后颁布了几部宪法,也都规定了公民权利。但只是以民主之名行独裁之时,其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法律规定根本得不到实现。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革命根据地,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政权制定并公布实施的宪法性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它确认了工农劳动群众的各项基本民主权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民概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二)、对公民教育的理解
国内外学者对公民教育有诸多理解,并从不同视角对公民教育教育概念进行了界定:公民教育就是一个社会培养新加入者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能的成员的教育过程。公民教育应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为基础和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它必须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以合法性为底线。公民教育是以公民理念为核心和目标而展开的为民主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积极、负责、有效能的社会成员的教育过程,它贯穿于公民的整个生命历程,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和媒介的共同作用,是终身教育的过程。公民教育是面对全体公民的,以平等为特征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教育。对于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其实质是对国家主人进行如何做主人的教育。公民教育可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来界定:从社会的观点而言,公民教育是为了维持政治稳定所必需的公共知识、态度、价值观和群体认同之代代相传的过程;从个人的观点而言,公民教育是指这些公共知识、价值观和群体认同被赋予私人意义及内化为行为方针的过程。
二、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震荡,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和大炮一起闯入封闭的中国大陆。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封建君主政治也走到了它的尽头。与这一过程相伴随,西方的思想文化也蜂拥而至。民主政治思潮的输入不只构成人们否定君主政治、进行民主革命的重要文化条件,同时也促进了人们政治观念的更新。一些先进的有识之士的视野率先从传统的礼仪文明转向西方和世界,他们惊奇地发现西方有着与中国迥然不同的政治格局。西学东渐的浪潮给传统中国带来了近代民主意识的觉醒。自1898年严复译《天演论》的出版,一大批西方民主政治的经典著作相继介绍到中国,其中包括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鸿的《论法的精神》、弥勒的《论自由》,以及代表美国民主政治基本精神的《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等等。如果说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标志着民主思潮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并通过政治体制的变革推动了人们对专制主义的唾弃和对民主政治的向往。那么,稍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启蒙运动的勃兴。
(二)、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
l、民国初期的公民教育
民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道德和国民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思潮在教育界悄然兴起。1912年初,蔡元培就提出了要“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的看法。但在教育部公布的教育方针中,道德教育被置于突出地位,而“公民”一词却被隐去。随着社会情势的变化,“共和精神”就变成了更多地突出国民对国家,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而平等和国民的权利却被轻描淡写。1916年初公布的《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便将“公民须知”明确列入修身科的内容之中。尽管对国民道德的此种强调,更多地借用了公民教育的汤化龙也认为,国民教育一方面要发扬国民固有特性以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学习动力的影响.pptx VIP
- 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风险管理—以海尔集团为例.doc VIP
- 初一学生期中家长会优质课件.ppt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 物流服务师(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及答案.doc VIP
- 2024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pdf
-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英语Unit 14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4.11.1《探问人生目标》课件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024新教材.pptx
- JB∕T 10923-2020 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pdf
- 2018年版《广东省安装工程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C.5 建筑智能化工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