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高考古代诗文复习策略[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案高考古代诗文复习策略[精选]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的复习 二、题型和解题思路 考点一: 意象、意境题: 09年共有全国等9个省市:全国卷1、2、天津、江苏、宁夏、重庆和湖北 常见的意象:柳、杨柳、折柳、芳草、芭蕉、梧桐、梅花、菊花、蝉竹、松、柏、杜鹃(子规)鹧鸪鸟、猿啼、乌鸦、蟋蟀、鸿雁、白云、明月、冰雪、莲、秋水、南浦、长亭、灞陵、羌笛、胡笳、哀鸿、吴钩、红豆、柳营、采薇、琴瑟、梧桐、黍离。——内涵见讲义。 2、意境特点 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是一首诗所有意象共同构成的艺术境界具有整合性,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显现。 有关词语:      (1)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2)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3)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4)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例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雄浑壮丽;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幽美恬静;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缠绵凄切。    意境的考查与答题: 特点:意境是基于一首诗的整体认识,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体味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点之一。 意境鉴赏的方法,是要通过对一首诗的包括意象在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格调以及表达技巧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的。 (一)考点 (二)题型:考题设问的方法: (四)主要方法: 1、常见的意象:柳、杨柳、折柳、芳草、芭蕉、梧桐、梅花、菊花、蝉竹、松、柏、杜鹃(子规)鹧鸪鸟、猿啼、乌鸦、蟋蟀、鸿雁、白云、明月、冰雪、莲、秋水、南浦、长亭、灞陵、羌笛、胡笳、哀鸿、吴钩、红豆、柳营、采薇、琴瑟、梧桐、黍离。——内涵见讲义。 (五)典型题例 【题例一】09年宁夏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试题】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5分) 8.答案:(5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题例二】 09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试题】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题例三】 15、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试题】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解析】 (2)这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命题的。因此在解答问题时,就要分成两步:一是写了什么,二是怎样写的。即从写景(也就是描写)的角度和文章的结构方面回答。联系描写角度的相关知识——“怎样写的”命题回答要点中的描写角度中的“远近大小、动静明暗、视听触嗅、声光色态”,进行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歌解释分析。 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作业1】08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