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复习[精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复习[精选]

论语复习 2010年高考《论语选读》阅读题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 参考答案: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009年浙江卷: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后比喻放纵坏人。 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之”指代上文的“远人”。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之”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分崩,破裂。离析,散开。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12.1:倚礼而行是仁的基本要求。【克己复礼】 3.14:周礼规定的一切是尽善尽美的,孔子极力推崇。 7.5:推崇周礼 3.1: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是可忍,孰不可忍】 6.25: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 16.2:主张政治有道,遵守秩序。 13.3:要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名正言顺;言必行,行必果;手足无措】 12.11:要各守本分。 1.2:孝悌是仁之本【犯上作乱】 2.8:敬爱、顺从为孝。 17.21:为父母守孝三年以报恩,这也是孝的表现。 17.11、3.3:礼乐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核。 知其不可而为之 仁者爱人 15.42:尚礼。相师仪节。 9.10:尚礼。以礼待人。 7.27:仁爱之心——爱物 14.17,看一个人是不是“仁”的标准,维护王权,安定百姓是大节大信。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之风(一) (二)君子之质 德才兼备 (7.6\15.18) 杀身成仁 (15.9) 见利思义 (4.16) 安贫乐道 (6.11\7.16\7.19) 不忧不惧 (14.28) 心胸开阔(乐山乐水) (6.23) 意志坚毅 (8.7) 《论语》阅读模拟题(选自53)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死其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4、5) 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 )社会。(1分) 2、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有人说这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社会的向往,在这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3分)(《为政以德》) 【参考答案】 1、有道(有德、为政以德) 2、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在这点上孔子和老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通过道德教化来积极的建设理想社会。优秀高尚的道德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它应该成为人类的永恒精神。因此,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 二、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6、1)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焉。”(12、19) 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