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谏逐客书PPT课件[精选]
第二課諫逐客書 李斯 ◎第一部分:題解 1秦王:指秦王嬴政。本文寫於秦王政十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所以此文是秦統一前的文章。 2奏疏:上書給天子的文章的通稱。亦稱奏議、奏書、奏啟、奏章、上書等。 *按:1在古代,臣子向皇帝進呈的文章有各種專門名稱,如:奏、疏、議、章、表、上書、封事等等。 2在上古時代,臣下寫給皇帝的信叫做「上書」。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中說:在上古時代,凡臣民用文字向君主敘說事情,都叫「上書」。直到戰國之前都沿用這種名稱。到了秦始皇時化,才定下制度,把「上書」改稱為「奏」。漢朝又把「奏」分成四種:章、奏、表、議。 3這些不同的名稱與上書內容有關。劉勰文心雕龍章表云:「章以謝思,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 意思是說:「章」是用來謝恩的;「奏」是用來彈劾,即揭發別人的;「表」是用來陳逑衷情的;「議」是用來表示不同意見的。當然,關於這些上書的名稱和功用,隨著不同的時代也有變化。 4此外,「疏」也是臣下向皇帝陳述政見或有所勸諫的文章,如漢朝賈誼的論積貯疏,唐朝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等等。 5以上許多不同的名稱,雖有不同的用途,但都是臣下向皇帝的上書。而且,這些用途的界限後來也不十分嚴格。如向皇帝謝恩,在唐代就不用「章」,而用「表」,劉禹錫有蘇州刺史謝上表,白居易有杭州刺史謝上表等等。「奏」「議」「表」也不限於彈劾官吏,發表不同意見和陳情請求。議論國事可用「奏」,可用「議」,也可用「疏」,所以經常「奏議」「章奏」 「奏疏」「章表」連用,作為臣下向皇帝上書的通稱。 3水工鄭國:一個名叫鄭國的水利工程師。 *秦王政十年,秦國破獲了一個重大間諜案。原來,韓國怕被秦所滅,想出一個疲秦之計,派了一個叫鄭國的水利工程師入秦,鼓勵秦國大修水利,企圖削弱秦的人力、財力,使秦無力東伐。鄭國入秦後,說動了秦王,於是,破土 開工,引涇水入洛。正當工程進行之際,這一陰謀被發覺了。加上秦國宗室也早已對客卿在秦受重用不滿,便進一步煽動,對秦王說:「各國來秦國的人,大抵為了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來秦國做破壞的工作,請大王下令驅逐一切來客。」秦王下逐客令,並打算處死鄭國。而即將被殺的鄭國為了保命向秦王解釋說:「韓國讓秦國大興水利建設工程, 當初的目的是消耗秦國實力,但水渠修成之後,對秦國也是有利的。儘管興修水力,減輕了秦國對東方各國的壓力,讓韓國多存在幾年,但修好水渠卻是為秦建萬代之功。」秦王覺得鄭國的話有道理,決定不殺鄭國,讓他繼續領導修完水渠,這就是後來聞名於史的鄭國渠,可灌溉四萬多公頃田地,使關中農業生產量大為提升,而秦國的經濟和國防力量也大為增強。唐以後逐漸 湮沒。1 4有理有據:有道理有依據。 5跌宕:亦作「跌蕩」,指文句放縱不拘。宕,音ㄉㄤˋ。 6長短相間:句式長短相雜。間,音ㄐ一ㄢˋ,雜。 7詞藻瑰麗:經過藻飾的文辭,更顯得華美。瑰麗:美麗。瑰,音ㄍㄨㄟ。 *題解要點 1本文奏議類論說文。 2選自史記李斯列傳。 3為李斯上秦王的奏疏,勸諫驅逐客卿的失策。 4使秦王取消逐客令,派人將其追回,復其官職,並加重用。 5本文善於運用排比、對偶、舖陳等手法。 6本文句式散偶錯綜,長短相間,詞藻瑰麗,聲律鏗鏘,有形象之美,音韻之諧。 ◎第二部分:作者|李斯 1韓非:戰國末期的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韓國貴族,見韓日益削弱,屢次諫韓王變法圖強,終不見用。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說難十餘萬言。其書傳到秦國,得到秦王政的欣賞。後韓非至秦,被李斯等人陷害,自殺於獄中。著有韓非子。 2荀卿:即荀子。名況,時人尊號為「卿」,漢人避宣帝諱,改稱孫卿,戰國末年的偉大思想家、 教育家、文學家。趙國人。齊襄王時游學於齊,三為祭酒,被讒,適楚,春申君任為蘭陵令,終老於此。著有荀子。主張人性本惡,與孟子並稱儒家兩大宗派。 3廷尉:秦漢時代主管司法的最高長官。 4廢封建行郡縣:秦王政統一天下後採用李斯的建議。廢除周代的封建制度,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 *秦統一以後,丞相王綰首先提出全國地方太大,難以 管理,要求像周代那樣,封秦始皇諸子為王,使得政治能儘快納入正軌。秦始皇召開群臣會議討論,群臣都贊同王綰的意見,只有李斯提出不同的意見。他說:「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後來一個個都疏遠了。互相視為仇敵,經常發生戰爭,周天子也不能禁止。現在天下一統,應實行郡縣,天下才得以安寧。」秦始皇也認為天下已經統一了,若再分封許多諸侯,不利於 統一,所以支持李斯的意見。於是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以下為縣。 5焚詩書:秦始皇三十四年,始皇聽從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各種典籍。詩書本指詩經、書經,後亦泛指書籍。 *【1】秦始皇三十四年(西元前二一三年),在咸陽宮一次宴會上,一個名叫淳于越的博士又挑起了郡縣與分封這一個老問題的爭論,要求秦始皇 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