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维权常见误区及对策..doc

大学毕业生就业维权常见误区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毕业生就业维权常见误区及对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维权常见误区及对策 作者: 司军艳律师 摘要: 大学生的稳定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和谐。鉴于此,研究我国大学生就业维权相关法律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大学生维权行动中常见的误区,并且提出了走出误区的措施。 关键词: 》 大学生毕业生 维权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 A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社会各界反响很大。很多人认为,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在校期间是就学习过相关的法律课程或就业辅导课程,在走向社会前就武装好了自己,在劳动维权的道路上应该相对比较顺利。但是在通过调查发现,劳动争议案中大学生毕业生并非像我们想象中的具有优势。作为应该具有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群体,大学生毕业生在维权的道路上还是走向了一些弯路,甚至走向误区:由于部分大学生毕业生过于自信,容易忽视细节,结果屡屡“输掉官司”。调查显示,员工与单位发生纠纷之后,约65%的大学毕业生会在拿起法律武器的同时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最典型的有7方面认识上的误区或做法上错误,犯这些误区错误的案件占“问题案件”总量的8成以上。  1、维权意识过强,对单位“漫天要价”   导入案例:公司欠汪某1万元工资,汪某认为单位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他申请劳动仲裁,七算八算欠薪加利息加精神损失等总共要求公司赔10万元。 由于《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社会媒体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这样的信息,国家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加大了,员工维权获胜的案例也增多了,这极大的鼓舞了大学毕业生的维权信心,在加上现在员工维权的成本比较低,劳动仲裁不收费诉讼费,起诉到人民法院也只需要10元诉讼费,简易程序还减半收取。但是员工提出的诉讼请求应符合法律规定,上述案例中汪某“漫天要价”,是得不到劳动仲裁部门支持的,相反还会给别人留下申诉人素质不高的印象。还有个案件,一位大学生状告单位,要求单位支付提前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金额是劳动合同未履行期间约3年的工资,加上精神损失费总标的额高达20万,结果败诉。这些案件都是大学毕业生过于自信,又对相关法律一知半解,不理智的表现。 “张冠李戴”维权走错门 导入案例:因为个人原因,李某在单位里被同事肖某打伤,他气愤之下到所在区的劳动仲裁部门告肖某和单位。   如果员工虽然在工作岗位上但非因工作原因被同事或其他人等打伤,属于人身伤害赔偿纠纷不属于劳动仲裁受理范围,属于民事纠纷,李某可到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 ?? 该案告诉我们并非在单位里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是与劳动关系相关的,都是可以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的。关于劳动仲裁的被申诉人主体确定往往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曾有一名月薪8000元的大学毕业生到劳动仲裁委员会起诉某香港公司在沪办事处的筹备处,要求单位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8万元。但是经调查,该办事处并未在上海进行工商注册,更没有领取营业执照,该香港机构不是《劳动合同法》所称的“用人单位”,所以员工不能经过劳动仲裁的方式维权,但是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所以建议大学生在外资企业就职时必须清楚该单位是否在中国是合法的用工主体,是否是独立的法人,如果不是独立的法人,仅仅是个分公司或代理处的话,那么需要经过上海外服公司或者中智公司等类似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劳务派遣才可以进行用工,否则大学毕业生就很难维权。 即便法院会认定涉外分支机构或筹备处存在非法用工行为,但是劳动者却很难依据《劳动合同法》获得相应的赔偿金或者经济补偿金,因为这是一种劳务关系,不是劳动关系,适用民法的相关规定,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4、“马大哈”诉求过时效 导入案例:二年前离职的单位欠胡某加班工资,因为工作忙等原因,胡某一直拖到上月才到劳动仲裁部门告原来单位,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008年5月1日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所以,胡某必须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超过法律保护期,劳动仲裁部门将不会受理。就算不超过诉讼时效起诉,也只能获得起诉前2年内的加班工资。同样,如果需要增加、变更申诉请求,超过仲裁委员会许可的或者法定期限,仲裁委也将不予受理。当然,还有的大学毕业生自以为非常了解仲裁时效的规定,认为二年前的一家单位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金,现在也无法申请劳动仲裁了。这又是个认识的误区,关于社会保险金或外来人口综合保险金的争议,法律规定是没有仲裁时效的限制的,这是给予劳动者特殊保护的规定,大学生应该了解。但还是建议大学毕业生在知道权益被侵犯之后应尽快启动维权程序。 无理由中途退庭或不出庭 导入案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