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文南通
人文南通发布时间: 2005-01-07 14:20:08 字体:[ 大 中 小 ]有人说:“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有人说:“如果把环境、城市建筑、经济状况比喻为城市的衬衫、筋肉和骨骼,而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灵魂。”地处江海交汇的南通,在不断发展中,不但创造了物质财富文明,也创造了独具江海特色的区域文化。 哨口板鹞、蓝印花布、如皋丝毯……这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淳厚艺术内涵的南通民间艺术品如同一个个文化使者向世人展示着南通的独特魅力。 作为2003年中法文化重点交流合作项目之一,9月中旬,南通风筝代表团带着100只声形兼备的南通风筝飞往法兰西,应邀参加在马赛举行的第18届“东方之门”风筝节。南通也是我国风筝“四大流派”惟一一支受邀参赛的代表队。 中国风筝素有“南鹞北鸢”之称。南通风筝则处在中国南派风筝领军地位,其中尤以哨口风筝(又名哨口板鹞)最具特色,全国绝无仅有。它融雕刻、绘画、扎染等多种工艺于一体,能在空中发出和谐婉转的音色,是名副其实的“风中之筝”。 在丰富多彩的南通民间工艺品中,迈出国门的远不止是风筝。400年薪火相传的蓝印花布、源于秦汉间的绞缬而进化的南通扎染、与西方油画争胜的“仿真”沈绣……无不蜚声海内外。盛产棉花的南通,是著名的棉布之乡,自唐宋开始,蓝印花布这一古老的印染工艺,便在我南通民间流传并一直继承发展着。 有人说蓝印花布土气,然而正因为其“土”,方透出特殊雅致——大俗即大雅。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是我国首家集收藏、研究、展示和生产为一体的蓝印花布艺术中心,它珍藏有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制品及资料千余件。蓝印花布并非南通所独有,但南通人勇于开拓,善于经营。如今,作为全国著名的蓝印花布产地,南通的“蓝艺”牌蓝印花布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南通红木雕刻久负盛名,它讲究美术造型,具有结构精巧、木纹清晰、做工精致的特点。南通红木雕刻厂生产的“金爵”牌红木小件和红木家具,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众多外商誉为“中国之最”、“中国家具第一”。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吴学忠是南通红木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他设计制作的多件红木雕刻工艺品获得全国大奖。1997年香港回归,他领衔设计制作的紫檀木雕《龙纹圆香几》,作为江苏省政府的贺礼赠送给港府。 以生产丝毯闻名的如皋工艺丝毯厂,曾两次为我国政府制作大型艺术壁挂,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联合国。该厂与著名画家、艺术院校合作完成的多幅丝毯,被国外著名博物馆购买珍藏。南通彩锦绣堪称中国“现代工艺刺绣奇葩”。它集点彩、纳锦两种针法于一体,针法图案变化丰富,色彩文雅靓丽,具有远看光彩夺目、近看“花中有花”的装饰趣味。1995年南通有12位从事民间工艺研究、创作的专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南通民间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深动的历史痕迹,日益受到世界人民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昆曲之乡、京剧之乡、话剧之乡、歌舞之乡……打开南通戏剧史册,被称为中国戏曲艺术百草园的南通,流派横陈、名家荟萃。 在南通第三届港洽会和民间艺术节、国际旅游节期间,为期四天的国际京剧票友邀请赛在南通拉开帷幕。尚长荣、王梦云等一批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都将登台亮相。与此同时,来自大江南北的京剧票友也都纷纷慕名而来,通过清唱、彩唱、折子戏等形式,唱念做打,一展“国粹”风采。 南通的戏剧舞台绵亘千年,不知上演了多少出令人叫绝的精彩华章…… 昆曲,作为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遗产,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首批确认代表作。而南通则有着“昆曲之乡”美誉。明清之际,一批文人墨客蓄养的家乐班相沿相续,昆曲演出热火朝天,其中,如皋冒氏家乐班演唱昆曲达150余年。汤显祖、李渔、孔尚任等都曾行吟于此。冒家班以冒襄时期最盛,冒氏“得全堂”,一度成为全国昆曲活动中心之一。南通又是一个“京剧之乡”。号称“红生鼻祖”的王鸿寿等一批里河班艺人,清末参与编织了南派京剧的摇蓝。南通实业家张謇创办了全国早期的新型京剧学校“伶工学社”。南通更俗剧场更是南北派名伶献艺切磋之地,梅兰芳、欧阳予倩、杨小楼、余叔岩、尚小云、程砚秋、程砚秋等光临过的京剧名家数不胜数。南通也因之留下“南派北派会通、梅欧联袂演出”的佳话。 以“话剧之乡”载入史册的南通,与中国话剧源头结伴而行。打开中国话剧史的扉页,“春柳社”印满南通剧人浅浅的屐痕。三十年代前后,南通名闻于戏剧界。赵丹、顾而已、钱千里等“小小剧社”同仁,从这片热土上走向全国。 南通的童子戏更可谓南通一绝。作为古远巫傩戏剧仪式的存遗,南通童子戏始自周兴于唐,奇迹般顽强地传承着。用现代人的目光审视,这一流传至今的人类童年“游戏”纯朴得过于简陋,粗糙得近乎原始,但它却是典型的民间戏剧。在南通民间,南通童子戏拥有数十万计的观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