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的构建[精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的构建
王媛媛(
(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我国政府实行“静态保护、动态传承”的保护原则,即从动静两个方面加以保护。而非遗项目的保护重点仍在传承,因此建立一套传承机制是保护的关键。本文从传承人、传承环境及传承方法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传承人;传承环境;传承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其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出,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按照UNESCO的以上定义及其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以下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它们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十分脆弱,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失则无法挽回。因此要利用一切手段保证我国的传统文化顺利传承下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是静态的隔离,而需要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相结合。现在我们已建立了许多静态保护方式,如运用语言文字或照相、录音、摄影等现代科技手段记录,并建立博物馆使之永久保存下来。或许几十、几百年后,人们可以在博物馆、电视上清晰完整的看到古老技艺表演的全过程。但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表层的保留方式,我们更需要活态保护,就是要保护传承人、保护传承环境、培养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情和价值意识,这样的保护才能持久有效。因此,构建科学、系统、持久有效的传承机制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关键。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来说,保护好传承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传承人则包括直接掌握技艺的民间艺人以及广大民众。
(一)对直接掌握技艺的传承人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艺术”,以民间艺人的口传身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而现在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且大多已到老年,传统技艺陷入传承困难、后继乏人的困难境地。这就需要我们为这些艺人创造经济、政治条件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顺利传承。
首先,对传承人要有足够的经济保障。传统文化遭遇越来越多的尴尬与困惑,国家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加强了对传承人的经济补贴制度,才能使他们对自己掌握的技艺产生更大的兴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非遗项目——金
陵刻经技术远离现代化的印刷方式,至今仍保留着以纯手工的方式制作线装版佛经的技艺。工人们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只能刻一百字,半个月才能刻一块板子,工人每月工资平均不足一千元,这样的经济收入让年轻人望而却步。虽然中央财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财政补贴,但资金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大,还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投入到传统技艺的学习与传承中去。除了直接的经济补贴外,“政府可以采购传承人的作品,或通过博物馆购买、收藏、展示当代民间大师的工艺精品等方式,给予传承人一些经济补助。”[1]
其次,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政治地位。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自古一直是比较低的。在农耕时代,只有没有田地、为生活所迫的人才会被迫掌握一门技艺走街串巷来谋生,掌握民间戏曲音乐的人更被称为“戏子”。虽然现代社会人人平等,但民间艺人对自身地位还是十分介意。因此,国家应对非遗传承人的身份进行审查及确认,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现在国家已公布了两批共777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他们成为“活宝”中的“国宝”。这就给传承人打了一剂强心剂,这样他们不但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而且可以提高对自身技艺的重视程度。但是,一些民间艺人获得了传承人的称号和得到经济帮助后心态发生了变化,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拒绝传授技艺,这反而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做法,两国政府均制定了认定和解除传承人的制度,政府定期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状态进行审查,如果认定该项遗产已不符合国家级的要求或该传承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政府就会解除他的称号。并且传承人过世后,其称号也不能由其徒弟承袭。这样的灵活方式,既能使传承人获得国家的承认和社会的尊重,又增加了他们的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