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新GBLJEDGV课程生活化教学设计.
低价购买卖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QQ174788632旺旺whx0910怎么增加百度文库财富值 怎样增加 如何增加 增加百度财富值 如何快速增加百度文库增加财富值
专业的爱问共享资料积分销售团队
或者
小学数学新课程生活化教学设计
宝安区民治街道上芬小学 谢业周
摘要:文章从新闻事件和问卷调查入手,阐述了新课程改革要让数学课程走向生活,数学课程要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把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出了小学数学新课程生活化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1、从一则新闻:中国的孩子为何不会欢呼?调查:孩子怎样看待自己的学校生活? 调查项目 程度 在校就读一年?? 在校就读两年??喜欢 98% 83%在课堂上觉得开心 开心 95% 76%觉得学习很成功 成功 93% 73%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趣 95% 72% 从统计结果表明,喜欢、开心、成功、有趣的程度正随着在校学习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学生学习的动力正在消退。同时,有经验表明,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发问的次数呈下降趋势,我们的孩子在学校的安全感呈下降趋势,我们的孩子的学习成效呈下降趋势。
究其原因,在于我们过于注重学科知识教学,缺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缺乏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最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教学内容,如何完成教学进度,如何完成知识过手;有些“优秀”教师还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挖掘知识的深度,扩大知识的广度。可见,教师只在“学科知识”的范围内设计教学活动,而没有去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快乐,学生的需要。要改变学科知识教学的传统,就是要从关注“学科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生活”,要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
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在于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使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关注儿童整个生活世界,赋予教育生命的意义,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
二、新课标的要求
适应当前数学教学“三大走向”——走向生活、走向大众、走向课程,我国于2001年9月开始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得到均衡发展。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 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重新审视数学学习活动,把学数学就是做题转变为数学学习就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和实践性的活动。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生活数学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
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宣称: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以叶澜老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关注学生课堂生活,“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不仅是关注知识,更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精神生活。
郑毓信老师认为,由于数学教育历来存在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病,而且,从认知的角度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显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理解与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从而,在这样的意义上,“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有其很大的合理性”。
朱德全老师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突显活性与灵性。因此,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指向生活数学,应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