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水必躬亲练习和答案
《治水必躬亲》练习题答案
一、 学习检测:
1、填空: 《治水必躬亲》选自《 履园丛话 》,作者是_清代_(朝代)的 钱泳。文章论述了 治水必躬亲 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 海瑞 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2、用停顿符号标出下面句子需要停顿的地方
①是 以 /必 得 /躬 历 山 川 ②而 /随 官 人 役 /亦 未 尝/ 横 索 一 钱 ③必 如 是 而 后/ 事 可 举 也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潴有浅深( zhū ) 非相度不得其情(xiàng)( duó )
躬历山川( gōng) 非咨询不穷其致(xī )( xún)
好逸而恶劳(yì)(wù) 亲劳胼胝(pián)( zhī)
布袍缓带(huǎn)
4、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
(1)泥于掌故( 泥古不化 ) (2)横索一钱 (横征暴敛)(3)好逸而恶劳( 好高骛远) (4)远嫌而避怨( 怨声载道)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或词 治水之法 的 不可执一 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泥于掌故 拘泥 对,对于 古代的典章、制度
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随意 潴有浅深 水停聚的地方
非相度不得其情 观察和测量 真实情况
非咨询不穷其致 访问,征求意见 追究到底 事理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是以:因此,所以 以:因为 躬:亲自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在 盖地有高低 句首发语词,连词,原因是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并且 横行勒索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表承接,不译 办事成功
如好逸而恶劳 如果 表并列,不译
6、翻译课文。①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译: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便轻信别人的话。
②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停聚的地方(池塘)有浅有深,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劳动,不怕辛苦。
③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译: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官吏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④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译: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
⑤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二、课堂练习
7、 “海忠介”即海瑞,是明朝(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吴晗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海瑞罢官_》。8、第二段就治水问题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C )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10、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11、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
既不可执一,泥于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