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2013年1月考试复习重点)[精选].docVIP

中国文化概论(2013年1月考试复习重点)[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2013年1月考试复习重点)[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 2、中国文化的重心从北方迁移南方是在:秦汉时期 3、秦汉时,连接湘江、漓江的水利工程是:灵渠 4、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始于:夏代 5、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开始有思想的代言人是:墨子 6、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发生在:东汉 7、最先实行“九品中正制”的是:曹丕 8、我国古代北方农业是指:“麦黍型农耕文化” 9、传统汉族女子成年礼叫:加笄 (jiā jií) 10、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是:《针灸甲乙经》皇甫谧 11、郡县制推向全国的是:汉朝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法经》 13、提出“天人交胜”这一名词的专著学者是:刘禹锡 14、中华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而又极具特色的部分是:仁爱孝悌 15、儒家对教育阶提出的最高目标是:止于至善 16、约定俗理论的提出者是:荀子 17、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的领导的政治运动时发生在:秦代 18、骈(pián)体文的全盛时代是在:南北朝 19、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教派是:禅宗 二、多项多选题。 1、中国古代祭礼包括:天神祭祀、地神祭祀、人鬼祭祀 2、佛教的三藏是指:经、律、论 3、下列语句运用对偶修辞格的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名白日悬。” 三、名词解释。 1、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P8) 2、五伦十教:孟子将具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五伦”,即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其中前三者属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的放大或扩展。“五伦”中的每种社会角色都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这就是所谓的“五伦十教”。(P246) 3、君主制制度: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多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P162) 4、中体西用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P347) 5、征辟:汉朝对特定人才的任用方式包括征召和辟举,合称为征辟。(P56) 四、解答题。 1、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曹雪芹《红楼梦》 2、吴敬梓《儒林外史》 3、蒲松林《聊斋志异》 标志着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2、简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1)自然环境。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群形成竞争关系。 (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带出特定地域文化的特色。(p23-p25) 3、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局限有哪些? (1)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的畸形发展。 (2)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p176-p178) 4、中庸之道的价值观。 (1)“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2)“中和”意为“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达到和谐” “中庸”、“中和”含有深沉广远的价值观念,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p229-p230) 5、中西文化第二次交汇的特点。 (1)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后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西域草原文化与南亚次大陆文化,而整体水平超过中国西方欧洲文化,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 (2)交汇兴趣起了变化,第二次与第一次不同,中国人对外来宗教本身表示出莫大的冷淡,而对天文、数学、舆(yú)地、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趣十足,导致西方不得不采取迂回策略,“传道必先获华人之尊敬,以为最善之法莫若渐以学术收揽人心”。 (3)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已延绵四个世纪,至今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4)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正如冯友兰所说:“中国民族,从出世以来轰轰烈烈,从未遇见敌手。现在它忽逢劲敌,对于它自己的前途,很无把握,所以急于把它自己既往的成绩,及他的敌人的既往的成绩比较一下。” (p333-p337) 五、论述题。 1、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正面影响。 (1)、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 (2)、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 (3)、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人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p227-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