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01孔子的人格
孔子的人格 張蔭麟 一.題解 本文節選自中國史綱上古篇。作者融會孔子的言論與前人的記載,深入前出地描寫孔子的人生志趣與處世度,使我們對他那平易的性情與崇高的人格,留下清晰的印象。全文可分三部分:首先指出孔子的職業、抱負與理想,並記載孔子好學有成,有教無類,弟子紛紛前來受教;其次寫孔子為人處世的度與人格的風範;最後則藉兩則對話顯現孔子與弟子相處的氣象。 二.作者 張蔭麟,字素痴,廣東省東筦線(莞,音ㄍㄨㄢˇ)人。生於清德宗光緒三十二年(西元一九○六年),卒於民國三十一年,年三十七。曾任淅江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史學是他的專長,著有中國史綱,頗受學術界推許,但是僅完成上古篇。 三.分析 1.本文是「記人」類的記敘文,屬於傳記類。 2.本文介紹孔子的為人,著眼於衣著、視盼、舉止、言談、性情等人格的描寫,此乃適切題旨。這種以記敘孔子的生活言行與志趣來影射他的人格的作法,叫做「投射法」。 四.結構 3.結構上採用「合分法」。第一段中,開頭三句自成一小節,總述孔子的職業、抱負與理想。第二段述說孔子好學不倦與博學多聞及卓越之處。第三段介紹孔子的性格,由他的衣著、視盼、舉止、談吐、性情,由外而內說明孔子淑世理想表現在廣博而深厚的同情心上。第四段引述兩節孔門師生的對話,用來介紹孔子與弟子相處的情形,最後由曾皙所說的境界,襯托出孔子灑脫純真及愛好禮教的個性。 四.結構 第四段引述兩節孔門師生的對話,用來介紹孔子與弟子相處的情形,最後由曾皙所說的境界,襯托出孔子灑脫純真及愛好禮教的個性。第五段點明孔子真正的志向:「願給老年的以安樂,對朋友以信實,給幼少的以愛撫。」呼應「廣博深厚的同情心」與首段「淑世」的理想。 五.修辭 (1)排比:「教育是孔子心愛的職業,政治是他的抱負,淑試試他的理想」、「生,於我乎館;死,於我乎殯」、「親者不失其為親,故者不失其為故」。 (2)譬喻:「他平常對人樸拙得像不會說話。」亦為誇飾。 (3)引用:「親者不失其為親,故者不失其為故」、「生,於我乎館;死,於我乎殯」。 五.修辭 (4)倒裝句:「生,於我乎館;死,於我乎殯」→還原為「生,館於我;死,殯於我」。 (5)同義復詞:「微賤」、「詼諧」、「怨憾」、「和諧」。 (6)疊韻復詞:「怨憾」、「輕風」。 (7)雙聲復詞:「流露」、「長處」。 六.文意 1.孔子先後替貴族管過會計和牧畜,射、御、詩、禮等一般士人的技能他都有具備─可見孔子多才多藝。 2.「我少時微賤,故學會了許多鄙事。」此敘述孔子所以多才多藝之因。 3.以下各詞語所代表的年紀─(一)而志之年─十五歲。(二)弱冠─二十歲。(三)而立之年─三十歲。(四)不惑之年─四十歲(五)知天命─五十歲。(六)耳順─六十歲。(七)古稀─七十歲。(六十歲亦叫花甲) 六.文意 4.「有教無類」是指孔子的教育對象。「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方法。 5.「他平常對人樸拙得像不會說話,但遇著該發言的時候卻又辯才無礙。」這主要是說孔子「時然後言」,所以「人不厭其言」。 6.「剛毅木訥」是孔子最喜歡的性格,這句成語可用來形容君子之德。「巧言令色」是孔子最痛惡的,這句成語可用來形容小人的嘴臉。 六.文意 7.「他永遠是寧靜舒適的,他一點也不驕矜。」這是說明孔子生命度的安閒自適。 8.「凡有所長的,他都請教。」這是「不恥下問」、「好學不倦」的表現。 9.「無論待怎樣不稱意的人,他總要『親者不失其為親,故者不失其為故。』」(此為不以己之好惡待人)、「他的朋友『生,於我乎館;死,於我乎殯。』」(以義待友)、「他遇見穿喪服的 六.文意 人,雖是長會面的,必定變容。」(惻隱之心)、「他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從末曾飽過。」以上各句均可見孔子具有「廣博而深厚的同情心」。 10.「生,於我乎館;死,於我乎殯。」此含義與四維中的「義」相近。 11.孔子贊同曾點的說法,這是因為曾點所說的境界,正式灑脫、自在、純真、完美的境界。 12.春天第一個月叫孟春(初春),第二個 六.文意 月叫仲春,第三個月叫季春(暮春)。 13.子路:「願把自己的車馬輕裘和朋友共用,用壞了也不怨憾。」可見子路是一個熱情豪爽、寬以待人的人。 14.顏淵:「不表自己的功勞」,即是陳之藩謝天一文所強調的「功成不居」的度。 1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由這段話,可知孔子希望達成「世界大同」、「天下為公」的理想境界。 六.文意 意同「使老有所終」、「講信修睦」、「使幼有所長」。 16.孔門四科中:顏淵是德行科,子路、冉求是政事科。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