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安乐死.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安乐死

浅论安乐死 [正文] 安乐死已经不是大家所陌生的事物了。各个学界的学者都对安乐死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从社会学、哲学、法学等很多方面都有所阐述。20世纪初期,遗传学的出现引起了一系列连锁震荡,并涉及人类生命观的变化,生命质量论应运而生。生命质量论认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有不同的质、特征或性质。到了20世纪50年代,生命质量这一概念已经与维持或结束人的生命的医学实践发生联系,并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当人类社会所拥有的资源难以应付社会所维持的生命数量时,有较高生命质量的个体自然对支持生命的资源提出较大的权利要求。由此又促成了生命价值论的问题。在生命价值看来,生命所以神圣主要在于他的质量和价值衡量生命的价值,一是取决于生命本身的质量;二是取决于生命体对他人和群体的意义。前者决定生命的内在质量,后者决定生命的外部价值。一个生命质量低下者,对他人和社会只能有很小或者是负的价值。给予这样的认识,人类提出“优生”这一命题后又提出了“优死”这一个崭新的概念。而正是从优生到优死的历史过程中,“安乐死”成了充满激烈争论的全球的时代课题。看来安乐死问题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有深刻的历史发展轨迹。(1) 一、安乐死的内涵 安乐死一词源于西方。迄今为止,人们对于安乐死的内涵认识,仍然是歧异纷呈,并未达成一致。例如, 《牛津法律大辞典》将安乐死解释为,指在不可救药的患者或病危患者的要求下,所采取的引起或加速其死亡的措施。而在当今社会,西方国家所说的安乐死一般是指以下含义:①根据垂死患者的要求,停止无望的治疗,听任其死亡,以结束患者的痛苦,②根据患者的要求,用仁慈的方法帮助其死亡,以结束患者的痛苦;③在垂死患者无法表达意愿的情况下,基于患者的利益或其他原因(亲属的请求和经济原因等)用仁慈的方法将其致死。(楚东平著:《安乐死》,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年版,第16页)但是第三条却经常招惹非议,分歧在于一些人认为,“仁慈致死”的病人始终未提出结束自己生命的要求,完全可能是医生强加在病人身上的,因此也就无法排除他杀或谋杀。对此,英国的一位医学人士指出:“用安乐死这一术语代表仁慈杀死和听任死亡,严重的混淆了谋杀行为和善良的医疗习惯(听任人们死于自然原因,不采用任何非常的或冒险的措施使人存活)之间非常重要的界限。即使安乐死原先有‘愉快的死亡’的意思,现在也失去了这样的意义了,而只是意味着‘仁慈杀死’或谋杀。”(2) 这样一来“似乎很难精确的给现代意义的安乐死下一个统一完整的定义”,(3)于是有人提出,如果试图给安乐死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它必须具有以下特征:1.安乐死必须以患者的疾病在当时的条件下确实无法治愈,而且疾病已经到了晚期,病人痛苦不堪为前提;2.安乐死是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和帮助,出于对患者死亡权利和个人尊严的尊重,人为的干预他人生命的一种行为;3.安乐死必须有别于其他种类的死亡,尤其必须有别于他杀。(4) 在我国对于安乐死的特征及其内涵的认定,同样是众说纷纭。我国刑法界关于安乐死的概念解释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 其一,“安乐死,是指对于患有现代医学所确认的不治之症且濒临死亡的病人,为了减轻或免除其死亡前难以忍受的极端痛苦,在其本人殷切明白的嘱托下,由医生采取一定措施提前病人死亡的时间,使其平静安乐的死去的行为。”(5) 其二,“安乐死,也称无痛苦致死,是指对于换了绝症、濒临死亡的病人,由于难以忍受肉体的痛苦,本人或其家属要求其安乐死去时,医生为减少病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采取措施提前结束病人的生命,使其安乐的死去的行为。”(6) 其三。“安乐死,对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临死亡的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或其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工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止生命全过程。”(7) 以上的概念都突出了安乐死应当具备的基本属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为患者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人,其主观动机是基于“好意”。可以说医生必须出于一种人道主义的“心态”为患者实施安乐死。 出于对患者死亡权利和个人尊严的尊重,而不能出于其他的动机和目的。否则,安乐死可能因其目的的非正当而丧失其合理存在的基础。 第二,患者本人应当有诚挚的死亡意思表示,即以口头或者书面申请的形式明确的表达自己自愿死亡的愿望。 只有在患者无法表达其意愿的情况下,才能够由其家属提出。除此之外,不得因其他任何人的要求对患者施行安乐死。 第三,作为安乐死的对象,患者所患的疾病必须属于当代医学技术上的不治之症。并且本人临床上的痛苦程度达到不堪继续忍受的程度。 第四,安乐死适用的主体必须是医生或者取得法定资格的医护人员,且需要严格依照法定医疗程序进行。这样要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安乐死的滥用,从而将安乐死的实施严格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因为,安乐死毕竟在形式上是一种故意剥夺他人生命

文档评论(0)

34shart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