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doc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

“得天下英才而教一乐也”   孟子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君子之一大乐。北大作为一个英才辈出的地方,能在这里开堂授课,对我本人来说,既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教学相长之间也是一种极大的收获。在此之上,若能再对同学们的学习与未来发展有所助益,那真是身为老师最为快乐的事了。关于如何成为“天下英才”,在此我还是想与同学们探讨一下。在我看来,成为怎样的英才首先取决于你有多大的抱负与理想。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表明,不管一个人的天分有多高,一般来说只能开发出其潜力的2%—3%。如此不妨试想一下,一个开发了自己潜力3%的天才和一个通过努力开发出自己潜力的5%—10%的一般人相比,谁的成就更大,结果想必不言自明。那么开发潜力的动力在哪里?我认为就在于抱负。只有抱负足够大,才能支持你去克服各种困难,接受各种挑战,坚持自己的追求,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成为真正的英才。   北大在百多年前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设立,也是戊戌变法硕果仅存的一项变革,北大的学生作为“天下英才”,除了天分要高外,理应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作为老师期望从同学们当中看到和听到的,不只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求学氛围,更要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美好情操。北大的历史从来都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把同学们作为“以天下为己任”的“英才”而教育,就是我这门课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   在这门课当中,我将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来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程中我将着重讨论: (1)为何我国在前现代社会文明鼎盛,而到现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2)为何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发展绩效很差,而在改革之后却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3)为何我国在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之后经济发展的总体绩效很好,但却出现了经济周期波动、金融体系脆弱、国有企业改革困难、地区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问题?(4)在已迈进21世纪的今天,我国经济应进行哪几个方面的改革才可取得持续、快速、健康的成长?(5)我国当前经济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是真实的,人民币汇率的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等等。   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可谓近代以来最好的一个时代。经过鸦片战争之后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正在逐渐提高,影响也在逐步扩大。本讲我们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将以这一时代背景作为起点。(一)“中国热”   国际社会的视角2004年12月6日一期的《商业周刊》登出了长达二三十页的封面报道,题名为“中国价格”[“中国价格”,《商业周刊》,2004年12月6日。/magazine/content/04_49/b3911401.htm。],由资深记者和相关专家共同讨论高质低价的中国产品对欧美市场的抢占这一话题。报道关注于随着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不断扩大,长此以往,欧美企业将如何守住自己的一席之地。2005年5月9日,《新闻周刊》同样推出了题名“中国的世纪”[“中国的世纪:未来属于中国吗?”,《新闻周刊》,2005年5月9日。http://www.idsia.ch/~juergen/china.html。]的封面报道。众所周知,18、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早在19、20世纪之交,美国已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并最终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取代了英国,夺得世界霸主地位。21世纪初的中国与当时的美国有所相似,因此中国能否取代美国并一举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便成为当前领先国家迫切关注的问题。仅在一周之后,《财富》杂志又登出了“改变中国”[“改变中国”,《财富》,2005年5月16日。]的文章,分析改变中的中国企业,探讨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在各个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走向。一个多月后,美国《时代》周刊也同样将目光对准中国,再一次发表封面文章“中国新革命”[“中国新革命”,《时代》,2005年6月27日。/time/magazine/0,9263,7601050627,00.html。],深入分析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变化如何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发生互动。   这种高密度的深度报道在之前是绝无仅有的,2005年7月,央视《对话》栏目为此特地制作了一期关于“中国热”的节目。嘉宾中国方面有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四位老师,包括我本人在内;国际方面有美国几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以及当时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局长马丁R26;弗尔德斯坦先生。这位颇具盛名的老牌经济学家提到,自2004年暑期到这次节目,他共来到中国五次。对于一位年事已高的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来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