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3_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
案例3 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
案例内容
1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
1.1青海省经济总体情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全省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有汉、藏,回、撒拉,土、蒙古等民族人口5万人。青海自然条件艰苦,平均海拔在3 000米以上,其中青南地区海拔在4 0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寒冷、干旱、缺氧,自然灾害频繁;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遍布全省的有色金属;青海属后发展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收入水平和人均受教育程度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面较大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很落后路运输全省最基本、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在全国生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1.6:48.7:39.7
(1) 从地域面积上看,牧区6州地域最为辽阔,占全省的90%以上,西宁和海东地区最小,只占全省的不到10%。
(2)从人口规模和密度上看,西宁和海东地区人口最多,最为集中,海西州人口最稀少。
(3)从经济总量上看,西宁地区经济总量最大,海西州次之,玉树、果洛两州最小。
(4)从经济结构上看,除西宁和海西地区以外,第一产业在其余地区仍居于首要地位,尤其是玉树、果洛两州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最大;西宁、海东地区和海西州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大。
(5)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西宁是青海最大的市场,海东地区和海西州次之。从居民购买能力来看,城镇居民购买能力以西宁和海西州最强;农村居民购买能力也以海西州和西宁地区最强,这两个地区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生活质量和条件来看,西宁地区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条件都好于省内其他地区。
可见青海省各州地间存在很大差距。但每一个区域内的差异也很大,以州地为单位分析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本文以县域为单位进行研究。重新分区划片最终选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2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方法选择
区域经济差异的分析评价属于综合评价的范畴,综合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模型将多个指标对事物不同方面的评价值综合在一起,从而对事物产生一个整体的认识过程。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几种,从评价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出发,本研究选择目前较为先进的数学模型方法进行评价,主要利用SPSS12.0软件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1) 因子分析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可能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析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而各综合指标之间彼此是不相关的,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称为因子。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少数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方法。
(2)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它能够将一批样本数据按照他们在性质上的密切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分类,这里所说的类,就是一个具有相似性的个体的集合,不同类之间有区别。用聚类分析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可以把经济水平相近的区域分为一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反映整个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
2.2 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范畴,不可能用一个或几个指标就能全面反映。从横向上看,它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经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从纵向上看,它表现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由此根据青海省的实际情况和指标的可收集程度,并从指标的可操作性出发选取了17个具体指标,建立以下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
区
域
经
济
差
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X1: 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X2: 职工年平均工资(元)
X3: 人均储蓄额(元)
X4: 交通网络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X5: 万人邮电业务总量(万元)
X6: 教育经费占全省份额(%)
X7: 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户)
X8: GDP(万元)
X9: 人均GDP(元)
X10: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万元)
X11: 人均工业产值(元)
X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