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精选].doc

《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精选]

第五节 《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  如果要选一篇最能集中反映五常对价格理论原创性伟大贡献的论文,我一定选他1974年发表的《价格管制理论》。那是真正的大师之作,是价格理论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  今天的教授和学生们最喜欢用的分析工具是供求分析。遇到任何问题,习惯性的思维就是画出一条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然后说某些事件的发生会如何如何移动需求曲线,另一些事件的发生又会怎样怎样移动供给曲线,价格如此这般地被决定了。令人惊异的是:这种本质上是“用事实解释事实”的机械式分析,乃是现代经济学的主流。连萨缪尔森这样的大师在著名教科书《经济学》中也略带调侃地说:只要教会鹦鹉供求二字,它也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学家。以供求分析为基础构建起来的许多宏观经济模型,比如IS-LM模型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AS-AD模型),一般教科书的分析也不过停留在这个层次。  马歇尔剪刀分析最致命的缺陷是:一旦价格机制被废除(比如政府管制、垄断、共谋等等,让价格无法自由升落),供求分析变得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一旦价格制不起作用,被人为管制措施废去武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会怎样?考虑到市场价格机制不可能“无摩擦”地自由动作,因为交易费用无处不在,政府管制、垄断、共谋触目皆是,这个问题比“纯粹价格机制”的运行要重要千百倍。传统的剪刀分析为解决这个困难,发明了三套乍看起高深莫测的理念。让我们细说一下:    (一)“短缺”或“过剩”。价格一旦被管制在均衡市价之下,剪刀分析冲口而出的结论就是“短缺”,价格一旦被管制在均衡市价之上,“过剩”就顺理成章。“短缺”之后怎么办呢?深入一点儿的分析会列举出许多后果:排队抢购、走后门找关系、凭票供应或配给、按行政官僚级别分配、甚至争抢者沿街大打出手……但究竟会出现哪一种现象呢?剪刀分析没有回答也无法回答。“过剩”之后怎么办呢?深入一点儿的分析也是排列出许多现象。最著名的是工资被管制,比如最低工资立法,劳力市场会出现各种“失业”现象。但究竟是哪一种现象会出现,也是语焉不详。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审查,“短缺”“过剩”算不上是一个理论假说,因为有无穷多的行为或现象符合二者的定义,要用确定的事实来证伪或证实这个理论假说就不可能。想当年(80年代吧),匈牙利经济学者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译成中文,风行一时。是巨著,也不无启发,但大体都是停留在概念演绎上,解释不了什么现象和行为。  (二)“市场不能出清”。与短缺、过剩理念密切相关的,是一旦价格被管制在均衡市价之上或之下,传统剪刀分析则一致认为市场不能出清。什么意思呢?是说供给量不再与需求量相等。但一般市场不能出清的论点没有区分供给者、需求者意愿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与实际成交的供应量和需求量。需求、供给二线上的量是“意愿之量”,不是实际成交之量,实际成交之供给量与需求量必然相等。教科书对这一点没有说清楚,引起混淆。千万别小看这一点,好些大师级的学者也常用市场不能出清来解释经济现象。比如2001年的三位诺奖得主莫里斯、阿卡诺夫、施蒂格利兹所极力主张的“效率工资理论”,就是以劳动力市场不能出清为出发点20。施氏著名的“信贷配给”模型也是主张“信贷市场无法出清”,或实际成交价格高于市场出清价格。换言之,整个当代所谓“行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要点是实际成交价格高于市场出清价格,因而市场不能出清,所以有“失业”、工作配给、信用配给等等。  (三)均衡和非均衡。传统剪刀分析的重要概念是均衡和非均衡。供应、需求二线相交之点是均衡点,价格是市场出清之价,既没有短缺,也没有过剩。一旦偏离这个“至善点”,非均衡就扑面而来。细想之下,传统剪刀分析似乎以为有一个理想之均衡价,只有处于这个价位,市场才能出清,否则即是非均衡,市场大乱矣。深入一点儿的分析会列举出许多非均衡的现象,一般的分析仅仅指出非均衡也就算了,再没有多说什么。希克斯、萨缪尔森等大师承继马歇尔多重均衡、稳定均衡、非稳定均衡的错误理念,引证于数学的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演算繁复,高深莫测,但就是不知道解释了哪一类经济行为。  五常的《价格管制理论》手起刀落,将上述这些对解释行为毫无用处、反而引起无穷混淆的理念全部杀下马来,从经济学中剔除出去。  他追问的第一个问题是:究竟怎样算是“解释”经济现象或行为?一个理论,假说或命题必须推导出可以被观察,被量度的事实来证伪的含义,才算是解释了行为或现象。五常以价格被政府管制为例。一旦市价被人为管制在所谓均衡价之上或之下,传统剪刀分析立即说有过剩或短缺,市场不能出清,非均衡立刻出现,随即列举出一系列以至无穷多的“可能”现象,这样的论点根本不可能被事实证伪。因为有无穷多的所谓现象与过剩、短缺、非均衡相吻合,实际上人们面对价格管制究竟会怎样行动,还是一无所知。  过剩、短缺之论点、市场不能出清之说法,非均衡之理念,均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