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敢上演到“稀缺资源”反腐话剧为何这样红.docVIP

从不敢上演到“稀缺资源”反腐话剧为何这样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不敢上演到“稀缺资源”反腐话剧为何这样红.doc

从不敢上演到“稀缺资源”反腐话剧为何这样红   空荡荡的剧院里,廉政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排练已经结束,工作人员开始拆除布景,准备拉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第二天正式公演。   一道通知发了过来:“原地待命。”   这是2009年5月5日深夜,再有十来个小时,观众就要持票进场了,但国家话剧院领导仍然忧心忡忡,下不了决心。一场临时会议在国家大剧院的会议室里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以及话剧界的一些老前辈坐在通亮的灯光下,进行最后的讨论――到底能不能演?如果受到处分怎么办?   这个剧是由总政话剧团著名编剧孟冰编写的,还是文化部精品工程的精品戏剧获奖作品。但当书面的剧本要搬上舞台公演时,孟冰却一再碰壁,在总政话剧团的审查中,两度被毙。两年后,孟冰通过文化部找到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希望能依靠部队以外的话剧团把这部戏推上舞台。   但政治性如此浓郁、言辞如此犀利的剧本,就算到了国家话剧院也是“烫手的山芋”。   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等疲惫的众人从会议室走出来时,天都快亮了。此时,13辆卡车的舞台布景还静静地躺在国家话剧院排练厅门口,等待话剧院领导们“最后的斗争”结果。 不安了整整一年   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记得这部廉政话剧问世之艰难。   “当时我们觉得名字有点太激烈了,现在都讲和谐。”导演吴晓江此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忆道。开会讨论的结果之一是,为了安全起见,《这是最后的斗争》更名为《大过年》――这部剧原本讲述的是一家三代人在除夕之夜爆发心灵之战。   国家大剧院领导的谨慎并非过虑,常年在艺术与政治之间游走,他们对这个问题敏感而准确。   话剧第一轮演出后,这部现实主义的话剧锋芒毕露,因而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首演后主流媒体没有一家肯报道,网络上虽然出现了一些讨论帖子,很快也销声匿迹。只有口碑,在通过私下渠道传播,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了两场后,有观众坐飞机过来看戏,说是要赶紧看,不然以后可能就看不到了。   虽然第二轮演出时,名字改了回来,《大过年》只作为副标题,但剧组和剧院方面提着的心仍然没落下来。   “评价一部好的反腐剧目,观众反响热烈很重要,更重要是上边领导反馈好。”多次参与廉政话剧创作过程的戏剧研究学者告诉本 刊。   惴惴不安持续了一整年。《这是最后的斗争》终于获得领导肯定是在2010年的8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领导专程前往观看。而后各地纪委的邀约纷至沓来。这部曾被冷落的话剧一下就成了最受中国官员喜爱的廉政话剧,并被美国百老汇相中,购买下英文版版权。   “家长里短的家庭剧坐在家里能够构思,可贪污腐败、经济调查这些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没有组织支持,你怎么拿素材?怎么编?”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梁秉?医邮鼙究?采访时说。梁秉?掖由鲜兰?80年代开始接触反腐话剧。作为编剧,他参与了中国第一部反腐戏剧《谁是强者》的创作。在没有组织明确表态的情况下排演反腐剧的艰难,他至今印象深刻。 2010年11月30日晚,福州,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在福建农林大学上演 从不敢上演到“稀缺资源”   虽然已经79岁,梁秉?业墓ぷ靼才湃匀缓芏啵?每年都往全国各地跑。他最近受重庆宣传部门的邀约,参与一部关于长江航道信号员事迹的话剧创作。更有不少地方的宣传部向他咨询反腐剧的意见,请他为剧本做艺术指导,既有戏剧也有影视剧。   在他看来,无论是反腐话剧,还是其他话剧,都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支持。“没有组织的命题也就意味着没有人能为你把关,一些责任都要自己担着。” 梁秉?宜怠T谒?和林兆华1981年开始编排《谁是强者》时,到处都是红线。梁秉?乙豢谄?就完成了剧本,整部剧表现了经济部门的某些人狼狈为奸, 为非作歹, 假公济私, 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尽管北京人艺党委会和艺委会讨论通过了剧本,可主创人员全都战战兢兢。“戏里官职最大的、要批评的对立面人物,只不过是一个市轻工业局的党组副书记,这就仿佛是捅破了老天似的,被看做是‘离经叛道’的问题作品。”梁秉?宜担?“老实说,那时的文艺作品中只能写一点农村生产小队长、大队长的毛病,连写一点老干部的毛病都是犯大 忌。”   上层领导不表态,新华社以及各家主流报纸、杂志也都迟迟不敢发消息,观众的座谈会也不便出面组织。梁秉?一匾洌骸耙磺卸即τ谇那牡摹?冷处理’状态。”   这不正常的僵局终于在1981年12月16日得到破解。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应剧院的邀请,观看了《谁是强者》。演出结束以后,他特别到后台看望主创人员,称赞“这个戏很好”。   在《谁是强者》后,梁秉?蚁群笮垂?五六部反腐倡廉主题的话剧,其中很多都是纪委的“合作项目”。逐渐地,他发现与刚开始的尺度比,反腐戏剧创作空间在最近十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