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制电路板介绍[精选]
印制电路(线路)板 一、印制电路的发展历程 1. 1903年Mr. Albert Hanson首创利用“线路”(Circuit)观念应用于电话交换机系统。 它是用金属箔予以切割成线路导体,将之粘着于石蜡纸上,上面同样贴上一层石蜡纸,成了现今PCB的机构雏型。见下图; 2. 1909年,酚醛树脂+纸或布; 3. 1913年,采用蚀刻金属箔制作导线; 4. 1920年,酚醛层压板应用; 5. 1920~1930 重点是线路的制作技术 方法有喷涂、电镀、冲压、浇铸; 6. 1930~1935 出现环氧树脂及两面布线; 7.1936~1940 出现印刷电路 Paul Eisler(保罗·爱斯勒 )制造了第一块现代电路板; 8.1940 ~1950 这段时间也是线路板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酚醛、环氧的覆铜纸基、玻纤板及蚀刻线路技术成为主流; 1941年,美国国防部在陶瓷基板上丝网漏印银(或铜)浆料,制成PCB应用于军事产品中。 9.1960 SHIPLEY公司发明孔金属化技术,双面板正式产生 集成电路产生; 10.1961 开始研究、生产多层板,我国在1964制造出第一块多层板; 11.1965年,FR-4产生; 12. 1968年,干膜产生; 13.1975年,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表面贴装技术开始应用; 14. 1988 HDI(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 )开始出现. 二、芯片的封装技术的发展: 芯片的封装技术已经历了好几代的变迁,从DIP、QFP、BGA到CSP再到MCM. 三、流程介绍: 2. 叠 板 以两小时高温进行环氧树脂融化,并以高温高压进行固化;并以四十分钟冷压方式进行降温以避免板弯板翘. 3. 压 合 以两小时高温进行环氧树脂融解,及以高压进行结合;并以四十分钟冷压方式进行降温以避免板弯板翘. 电镀液:硫酸铜CuSO4 、硫酸、氯离子、光剂; 原理:镀铜液的主要成分CuSO4、H2SO4,直流电的作用下,在阴阳极发生如下反应: 九、成型 1、铣外型:数控机床根据所给定的座标运动而加工出印制板的外形。 2、冲板:这种方式速度快精度高,对于外型复杂的线路板采用冲板成型,是最好的方式 。 3、V-CUT: 提高印制板元器件拆装效率,装配完后利用V-CUT线折断成独立的印制板小单元。 V-CUT线占的面积很小,从而提高拼板密度,降低成本 。 十一、成品检验、包装 1. 成品检验:按客户采购文件的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包括(孔径、外型公差;外观要求;可焊性;油墨的剥离强度;铜厚;阻抗要求)等进行检测。 2. 包装: 用真空包装机对PCB进行包装,以利板子的贮存与运输. 再见 18.褪 膜 19.碱性蚀刻 20.褪錫 21.丝印(液态阻焊) 22.阻焊曝光 23.阻焊显影 光源 S/M A/W 24.印文字 25.表面处理(噴錫\沉金……) R105 94V-0 R105 94V-0 如看完以上图示还不够了解,以下就加工PCB时所经过的对每一个工序作详细的描述.以了解各自工序的作用. 一. 基板处理: 裁板 依据流程卡要求按尺寸及方向裁切. 把一片大的基板裁成相应的尺寸 . 二.? 内层处理: 1. 前 处 理 利用喷砂方式进行板面粗化及清洁污染物处理,以提供较好之附着力. 2. 压 膜 以高温高压用压膜机将感光干膜附着于基板铜面上,作为影像转移的介质. 3. 曝 光 用UV光照射,以棕色底片当遮掩介质,而无遮掩之部分干膜发生聚合反应,进行影像转移. 4. 显 影 利用喷压以Na2CO3将未经UV曝光照射之干膜冲洗干净,使影像显现. 5. 蚀 刻 利用碱性蚀刻液,以已经UV曝光而聚合之干膜当阻剂,进行铜蚀刻. 6. 去 膜 用强碱将聚合之干膜冲洗掉,显出所需要之图 样铜箔. 三. 压 合 1. 黑 化 以化学方式进行铜表面处理,产生氧化铜绒毛,以利增加结合面积,提高压合结合力. 铜的氧化形式有两种:CuO(黑色),Cu2O(紫红色),而黑氧化的产物是两种形式以一定比例共存。 4. 铣靶/打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