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小刚贺岁片本土化的得与失.doc
冯小刚贺岁片本土化的得与失
摘 要:近30年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在实现国际化的同时,也受到了好莱坞等方面的压力。一些导演重视技术力量,一味追求视觉效果,力图表现现代性和超越性的时候,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成为了本土化的典型代表。冯氏贺岁片,更贴近人们生活,结合传统节日,创造出“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但同时,也存在重复元素过多、文化性不强等不足。
关键词:冯小刚;贺岁片;本土化;得与失;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20世纪之后,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增加,中国电影业发展也日趋国际化。21世纪,中国成为好莱坞电影积极开拓的市场,从之前每年二十部进口大片的配额到增加十四部,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态势有增无减。中国电影文化在国际交流的同时,也面临一定挑战。有导演选择走技术革新道路,在电影中融入更多科技元素;有导演选择在影片中制造恢宏场面等。冯小刚面对国际化电影冲击,采取本土化战略,一如既往创造反映普通民众生活的电影。冯小刚用电影记录人们生活,用电影反映人们心声,走出一条独特的冯氏电影之路。而冯氏贺岁片在其众多电影中更是引人注目,成为很多国人过年必看。
贺岁片是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贺岁片”概念由香港传入内地后被广泛使用,贺岁片题材多与百姓生活有关,因在新年上映,所以风格幽默、风趣,娱乐性强,大多大团圆结局。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以第一部贺岁片被引入内地后,1998年冯小刚拍出了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自此,越来越多导演走向贺岁片。但论内地贺岁片拍摄数量以及影响,都非冯小刚莫属。
自《甲方乙方》开始,“冯氏幽默”一直赢得中国人掌声,究其原因,与他坚持本土化息息相关。本土化,是相对国际化而言,国际化注重技术和制作,本土化植根百姓生活,力图从传统和现实着手,创造贴近生活的影片。
冯氏贺岁片本土化在于题材贴近百姓生活。无论好莱坞大片还是香港贺岁片,在主题贴近方面都远远不够。香港贺岁片或以内容搞笑、演技精湛赢得观众支持,或以当红明星为卖点。早期贺岁片《富贵逼人》通过董骠、沈殿霞制造大量喜剧元素博观众一笑;《福星高照》中吴耀汉、曾志伟亦然。1993年获得4000万票房的《唐伯虎点秋香》和1995年获得4500万票房的《大话西游》,最大特色是周星驰夸张而精彩的表演。虽然这些电影极具喜剧性,但绝非生活化。
异于香港贺岁片,冯氏贺岁片多贴近百姓生活,常涉及百姓现实情感甚至“回家过年”此类话题,影片能鲜明展现时代新变化,真实再现生活困境。1997年冯氏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以助人圆梦为内容,1998年《不见不散》讲述人们美国梦,1999年《没完没了》再现雇员讨债,2000年《一声叹息》将婚外情搬上荧幕,2003年《手机》反映手机带来的利弊,2008年《非诚勿扰》和2010年《非诚勿扰2》更是真实上演相亲故事,从1997年至今,冯氏贺岁片无不是讲述百姓身边事。
元旦和春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卡西尔哲学中,符号是个含义宽泛的概念,这些节日已然成为一种符号,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期盼,电影通过场景再现讲述故事,观众通过电影反观生活,与电影及他人交流。
再者,从受众角度来说,冯氏贺岁片对人们精神起到舒缓和净化作用。虽然电影具有虚构性,但在假定性真实的故事中,影片人物与现实人物有一定相似性,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真实。“出现在银幕上的,不是最高的现实,不是无数主客观因素产生的现实,不是物理,尤其不是时空作用和相互影响(‘感觉’参数的综合)也不是心理作用和相互影响(包括所有个人的情感和反应)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现实;
同时,冯氏贺岁片还有一个特色,葛优是必选演员。“铁打的导演,流水的女明星,不变的葛优脸”,葛优在影片中总能塑造出百姓“身边人”的形象。《没完没了》中是无可奈何、重感情、讲分寸的韩冬,《不见不散》中是随遇而安、仗义相助、具有智慧的刘元,《手机》中是集笨拙、聪明、世俗、热情于一身的严守一。这些人物并非伟人或是名人,并非道德出众、也绝非才华横溢、智勇双全,他们只是普普通通一人,有自己的性格缺点,也有生活的不如意。正如巴赞所说:“摄影的客观性赋予影像以令人信服的、任何绘画作品都无法具有的力量。” 正是这些客观的,和普通人一样的人物,实现了人物本土化,拉近了观众和影片距离,让冯氏贺岁片赢得更多观众。
虽然冯氏贺岁片在以上诸多方面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一,从1997年起,这些贺岁片中经常出现重复元素,创新性不强。2003年的《手机》和2006年的《一声叹息》都是以“婚外情”为主题;“脑血栓”、“巴顿”、“旅行社”、“卖墓地”、“剧组”等也是冯氏贺岁片中经常出现的元素。同时,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