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红利的规制绩效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污染红利的规制绩效分析.

环境污染红利的规制绩效分析 ——以山西省为例 周璇1 孙慧2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博士生,专业:资源产业经济,北京市,100083 E-mail: nuceducn0351@ 手机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博士生,专业:资源产业经济,北京市,100083 E-mail: cumtsh@126.com 手机 摘要:为了探究经济体对污染红利的规制绩效,本文对山西省四类污染红利指标的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 工业SO2、工业废气已越过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未来两者的排放量均会随着GDP增加而下降;工业废物排放量尚未到达拐点,与GDP增长将是正相关关系;工业废水污染红利水平不符合库兹涅茨曲线。(2)山西省经济发展对SO2、废气、废物污染红利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全国水平,对废水污染红利的依赖程度先高后低。(3) 关键词:污染红利;库兹涅茨拐点;污染红利依存度;污染红利依存曲线;产业竞争力 1 引言 为了解释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理论观点。第一种称为环境生产要素学说:Sibert(1974)[1],Baumol and Oates(1989) [2]等人认为,环境其实是一种生产要素,以环境禀赋的形式决定比较优势的形成。Lopez[3]、Thampapillai等指出,把污染要素当作红利()使用会招致环境污染。Grossman 和Krueger[5]认为经济增长会导致环境污染; Panayotou[6]进一步指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是一种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除了呈现典型的倒U型外 ,还呈现出正U型、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型、S型和N型等不同形状,而且各国或各地区出现拐点的时间也有所不同[7]。 污染红利的使用会恶化环境质量,因此,如何规避污染红利的过度使用,国外学术界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环境污染是环境这种生产要素被过度使用造成的,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机制、市场交易机制和严厉的环境标准,才能止环境的不断恶化。 2 污染红利视角下的库兹涅茨曲线拐点 2.1山西省环境污染状况 建国以来,山西省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和全国能源基地,形成了以煤焦、电力、冶金等产业为主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三废”排放量特别是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很大,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见图1)。 图1 山西省工业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趋势图 2.2 模型设定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以用来描述人均收入和环境污染红利变化的特征,由于其存在拐点,所以我们可以将该曲线拐点左边视为污染红利扩大区域,说明人类对污染红利的利用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而扩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右边则视为污染红利缩小区域,说明污染红利利用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而缩小。 本文以人均实际GDP为自变量 ,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为因变量 ,采用山西省1989年~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二次多项式函数 、三次多项式函数两种形式,对山西省污染红利的运用状况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的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简化模型表达式为: Xi =α +β1Yi +β2Y i2 + e (1) Xi =α +β1Yi +β2Y i2 +β3Yi 3+e (2) 式中,α代表常数,βi为解释变量的系数,e代表正常的误差项,Xi代表环境污染红利状况,分别用工业SO2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表示。Yi为历年经济增长水平,用山西省人均实际GDP表示。 2.3 实证结果 利用Eviews 5.0软件,本文对山西4类污染红利指标与人均实际GDP的库兹涅茨曲线回归情况进行了估计(时间跨度为1989~2009年)。其中,FS表示废水污染红利、SO2表示二氧化硫污染红利、FW表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污染红利、FQ表示工业废气排放量污染红利。相关结果整理见表1。 污染指标 C GDP GDP2 GDP3 R2 F检验 Prob. SO2 52.27028 0.008112 -2.66E-07   0.67 17.92 0   (7.153516) (4.333622) (-3.154939)         FW 1770.852 0.937573 -1.38E-05   0.98 367.69 0   (4.78673) (9.892852) (-3.220084)         FS 61043.76 -7.767023 0.000663 -1.61E-08 0.57 7.60 0.002   (12.67756) (-3.

文档评论(0)

v4v5v4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