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宁管庭芬《日谱》气候与灾害信息价值初探.doc
海宁管庭芬《日谱》气候与灾害信息价值初探
【摘要】文章对浙江海宁地区的清代稿本日记《日谱》中的天气信息和灾害信息进行分析,探讨了《日谱》资料在区域历史气候序列重建和区域灾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历史气候;序列重建;灾害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61-01
在全球环境变迁的背景下,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丰富的文献资料,其中蕴藏着大量气象气候信息,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气候重建是目前历史气候变化研究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随着历史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的研究对于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主题已经从冷暖旱涝变化重建向天气过程诊断转移,这就要求有更高分辨率的资料来支撑,因而近期分辨率较高的降水与温度气候序列的重建工作基本是建立后两种分辨率较高的资料上。然而由于现存的历史时期天气档案记载资料存在较少,且涵盖的时空范围也相对有限,发掘潜力不大。相对而言,古代日记和私人笔记则存在资料丰富、时空分辨率高、信息量大的特点,而且“因作者无需考虑任何其他因素,完全凭自我感觉诉诸于文字,故可以说最为可靠”,有许多其它历史文献不备的优势。
相对私人笔记,古代日记因为资料集中更受重视,用日记进行的气候重建的成果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但由于日记的整理和使用都存在一定困难,日记的价值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此背景下,不断挖掘和整理日记资料并积极探索日记信息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是目前学界积极进行的工作。文章以浙江图书馆保存的稿本日记海宁管庭芬的《日谱》为中心,探讨其所蕴含的气象气候信息与灾害信息的特征与价值。
一、《日谱》基本情况
《日谱》作者管庭芬(1797-1880),原名怀许,字培兰,又字子佩,号芷湘,晚号笠翁、?s溪病叟等。清杭州府海宁州路仲乡人,精鉴赏、校勘和目录之学,曾帮蒋光煦校勘别下斋丛书。
现藏于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的《日谱》(是管庭芬记载其日常生活的日记。该日记于1951年3月由其后人管大雄先生捐赠于浙江图书馆。从版本来看这部日记应该是作者自己誊清的清稿本。日记始于嘉庆二十年(1815),终于同治四年(1865),除了嘉庆二十一年(1817)九月至二十三年(1819)十二月,“为仆人误杂败纸中毁去,无从觅补,今追忆之外,复从诗稿及笔记内采录数条略存事迹而已”外,每年各成一册,共47册。日记除了记载作者平常的日常活动和学术交流外,对于天气现象、自然灾害的描述也非常详尽,也因此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研究海宁历史气候与灾害的珍贵资料。
二、《日谱》中的气象气候信息价值分析
(一)《日谱》气象气候信息的类别
《日谱》记录的气象气候信息非常丰富,根据记载的特征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天气记录、物候记录、感知记录。
1.天气记录。在《日谱》长达47年的逐日记录中,除了极个别日期缺记天气外,作者每日详细记录天气情况。日记中的天气现象十分丰富,常规的晴、阴、雨、雪、风、霜、沙、雾等天气作者都会记载下来。通过这些描述我们不仅能了解当时的天气类型,还能很容易辨识出天气现象的强度。比如仅描述雨的情况,就有“大雨、?@?、小雨、微雨、丝雨、掷点、雷雨、密雨、檐溜如注、冻雨、急雨”等。而除了基本的天气描述外,《日谱》一般还对天气变化详细记录。如道光十年十月初四日“晨大雾……中宵闻西北风渐急,雨又作声”。如嘉庆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大风竟日,午后大晴”,十三日“晴,始见冰”,十四日“晨霜甚浓”,全面的细节描述和详尽的变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进行天气诊断,通过这三日的记录我们能判断出这是一次典型的冷空气入侵过程。天气类型、强度、变化过程成为重建历史冷暖与降水序列和天气过程诊断的核心资料。
2.物候记录。物候是指自然界的动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日谱》中物候记录也比较丰富,其中最为难得的是对于“始冰”和“始闻蝉”的记录逐年连续性较好。除此以外,还有相对比较零散的“始霜”、“始雷”、“试花”等物候信息。
3.感知记录。除了上述自然现象的描述性记录外,日记还记录了作者对环境冷暖、干湿状况的感知。张学珍等曾对《翁同??日记》中的感知记录进行过分析,发现冷暖感知具有气候学意义,即可以用于气候冷暖变化研究,而且认为这个研究结论对于其他类似私人日记也是成立的。
而《日谱》中具有丰富的表示冷暖感知记录,作者描绘冷暖也使用了丰富而准确的词汇,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寒、暖、凉、热。描述寒就有“寒、寒甚、寒月、西风凛然、天色陡寒、凛冽、阴寒甚、冻阴竟日、甚寒冽、觉寒、寒冱、天色转寒、薄寒、骤寒、寒不可耐”等词汇。
(二)《日谱》气象气候信息记载的时空特点
除了《日谱》气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