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旭俊论刘化童解读
钟表是最能精确计量时间的媒介,尽管更多时候,人们从未对精确性提出如此严苛的要求。麦克卢汉说,“机械钟表有助于创造一个数量化和机械的宇宙的形象”,“不靠个人独特的经验计量时间,而是用抽象的统一单位来计量时间,这种方式计量的时间慢慢渗透进了一切感知生活”。[1]也许,还应存在另一种时间的载体——日记。这本生命的账簿记录着以时间为序列的感性经验。它不够精确(最小计量单位仅为“日”),不曾统一(每天任何时段都能写,通常是晚上,偶尔也会隔天补写,甚至几天不写日记也无妨),却充满私密性(它是无法公开的自言自语,让自己的眼睛成为笔迹的听众)。总之,日记以事件与情绪来计量时间,它的标准唯个体与私人而定。
?
“我带走生命给我的时间/然后,在钟表拒绝行走的那天/把空白的日记锁进骨灰盒”(《日记》)
“学会用日记本合上自己的视线”(《学会》)
“蝗虫般的字迹渐渐吞噬着日记本/它从不承认过去的已经发生/也不曾认可真的能够过去”(《给你们》)
?
刘化童的诗集《往世书》中收录了2003年至2013年的日记片段,单独列出,被命名为“断片集”。这是经他裁定的日记里尚能公开的部分。有幸的是,我是至今唯一看过他全部日记的人(那些日记也可能是我的,而我却将它错认成是刘化童的)。或许,将来也不会轻易示人。2002年前的日记,由于搬家的原因,意外遗失了:这令他懊悔不已,犹如局部的生命也随之死掉。此后的日记(除了他刻意销毁的两本以外)则悉数被他束之高阁在一只带有密码锁的箱子里。就如同大多数执着于写日记的人,刘化童也更愿意把自己拘禁在内心的囚笼里,借此抵挡外部世界的过度入侵。他小心翼翼,躲避着他人的接近,害怕不经意的触碰会引发不安——颇有些类似于叔本华的“豪猪困境”(hedgehogs dilemma)[2]——未必会允许有谁能像我一样获得信任,看完他所有的日记。
日记是人把生命抛掷在时间之流里的病变切片样本。在刘化童的日记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认可了日记本身的无意义,同时投之以不信任感。他不无调侃地说,“人之所以写日记大约是和狗在电线杆上撒尿同一个道理,狗所做的是在空间的坐标上圈定自己的疆域,人所做的是在时间的坐标上证明自己的存在”。在此种存在里,他深信,“写流水帐一样的日记,是对流水帐一样的生活最好的报复”,既然生活大抵缺乏意义,作为审核生活质量的日记又有何意义呢?“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语),并不能够反证:经过反思的生活就一定值得过。于是,刘化童对他的生活与日记铺设下最低纲领——生活不至于沦为一场疾病,并且“我要努力不使我的日记沦为病历卡”。当意识到某一阶段的日记已经恶化为生活里不断扩散的癌细胞,他不得不亲自动手切除的时候,他都不忘在术后观察的第一天写下:“日记就是的巨大的石头,我如西西弗斯般将它从山脚推向山顶,然后滚落下来继续推上山。就这样,没有了局。写与毁,同样地多半也是交替发生,没有了局”。然而,在写与毁的意志博弈里,日记的意义究竟几何?诚如他自己说的,“日记和剧本的区别仅在于先有事实,还是先有记录。为了人生如戏,何不在清晨就写下日记,并且严格恪守文字地‘演’完这一天”。
在他看来,日记既是生活的同谋者,又是伺机报复生活的叛逆者。就此而言,刘化童将卡夫卡视为先行者。莫里斯·布朗肖曾在《文学空间》里大量展示了对于卡夫卡日记的研读成果,他认为,书写日记的习性至少暗示了一点:“这确是艺术活动的风险之一:躲开时间和在时间中劳作的各种难处,而又不放弃社会生活的舒适和超脱时间的劳作的显然的方便。艺术家往往给人那种弱者的感觉:懦怯地躲在自己作品的封闭领域里,在作品中艺术家以主人姿态,我行我素,得以对她在社会中的失败有所补偿”。[3]日记,就是避开社会时间从而给个人留有独处余地的文学空间,它的封闭保护着懦怯的个性,以此抵挡外界强加而来的绝望感。正如布朗肖为写作者所给出的定义——“某人动手写作,是由于绝望所致”。[4]
因此,必须直面日记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功用:借由重读与回忆的催发,日记是个人与社会的交叉感染,是懦怯与绝望的反刍。哪怕在绝大多数日记写作者那里,日记的私密性不仅是针对外人的,同样也可能一视同仁地针对自己——日记只是回忆的备份文档,它封存已久,就连自己也未必有调阅它的兴趣(至少,据刘化童说,他并没有重读日记的迫切愿望)。但是这又何妨,它并不因此而改变日记是回忆的载体。
毋庸置疑,浸润在日常琐事中依旧不知疲倦地书写日记的人,必然是视回忆为永恒,且把它当作财富来珍藏的守财奴。这类人势必会走向一条卡尔·克劳斯所谓的“目标即起源”的逃路,而终点则是不知不觉地成为柏拉图主义者。柏拉图《斐多篇》(Phaedo)里的观点是:灵魂不朽,它的永恒性并非在未来迎接着我们,而是迫使我们不断地回溯到过去,乃至出生以前,去重拾理念寓于其中的回忆。换言之,柏拉图钦定的不断探究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表(更新至年月).doc VIP
- 2026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单词讲解(词根记忆法)+14+课件.pptx VIP
- 2023年农村教师公开选调进城考试模拟试题2(初中道法·附参考答案).docx
- 基于PLC校园照明智能控制系统.docx VIP
- 2026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单词讲解(词根记忆法)+12+课件.pptx VIP
- (2025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
- 垂直式微风启动风力发电机设计(含CAD图纸全套).doc
- 屋面夹芯板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6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单词讲解(词根记忆法)+11+课件.pptx VIP
- 2023年国考《公安专业科目》笔试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