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提取..docVIP

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提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提取.

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提取 学生:李洋 指导教师:苏香萍 三峡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1、课题的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三峡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论文课题。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亦是地球上最丰富资源的一种。但目前仅有小部分纤维素得到充分利用,秸杆即是很充足的纤维素资源,当前秸杆主要应用于农村炊事,喂养牲畜,、积肥还田等。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它不是单种酶,而是起协同作用的多组分酶系,主要有:β-1,4-葡聚糖水解酶. β-1,4- 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它们能将植物纤维分解为葡萄糖,使植物细胞壁破坏,释放蛋白体、淀粉粒等营养成分,能消除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畜禽生产性能。因此,选育出高活性纤维素酶的菌种将为开发利用纤维素资源和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奠定基础。 目前通过诱变所选育出的优良纤维素酶产生菌,几乎都是木霉属菌株,而木霉的纤维素酶系缺乏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的限速因子B-葡萄糖苷酶。人们发现黑曲霉也具有产生纤维素酶的活力,尤其是有较高的B-葡萄糖苷酶。因此我们选择黑曲霉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对其进行了诱变育种,以期进一步提高其纤维素酶活力。该课题是生物质能开发的基础研究,对再生能源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3、参考文献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参考文献 [1] 王景林, 刘晓明, 吴东林等. 纤维素酶产生菌黑曲霉X-15 的选育及其产酶条件[J].中国兽医学报,2000(20):97-99. [2] 王龙英, 费笛波, 皮雄娥. 纺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高产菌株选育与固态发酵及其应用[J]. 浙江农业学报,2006(18):260-263. [3] 费尚芬, 鹿宁, 刘坤, 刘毅. 白腐菌纤维素酶高酶活菌株的筛选[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23. [4] 张秀红, 张彩琴, 张云茹. 高活性纤维素分解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6):56-60. [5] 宁 静. 碱性纤维素酶产生菌得筛选及其产酶条件[J]. 科技通报,2000(16):216-218. [6] 齐云, 袁月祥, 陈飞, 刘晓风等. 一组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510-512. [7] 王淑军,扬从发,陈 静. 用于降解秸秆的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研究[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12):21-23. [8] 宋颖琦, 刘睿倩, 杨 谦, 宋金柱等.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J]. 哈尔滨 工业大学学报,2002(34):197-200。 [9] 刘颖,邵红.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鉴定与筛选[J]. 饲料博览,2000(3):21-22. [10] 黎海彬,李 琳,黄日波,郭祀远等.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31):45-48. [11] 叶生梅,薛正莲,王岚岚.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固态发酵初步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3(23):57-59. [12] 刘 颖. 纤维素酶产生菌黑曲霉0113L9株的选育[J]. 江西饲料,2002(6):7-9. [13] 刘德海,王红云,苏辉,安明理等.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生物学性状的研究[J]. 饲料工业,2005(26):24-26. [14] 宋志萍,蔡俊鹏,曹丽芳. 香蕉及茶叶中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J]. 现代食品科技,2005(21):55-57. [15] 陈 敏. 一种改进的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8):11-12. [16] 李爱华, 李耀忠, 宋莉莉. 紫外线诱变康宁木霉提高酶活力的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2003(24):389-391. [17] Ossi Turunen, Kirsikka Etuaho, Fred Fenel, Jari Vehmaanpera. A combination of weakly stabilizing mutations with a disulfide bridge in the _-helix region of Trichoderma reesei endo-1,4-_-xylanase II increases the thermal stability through synergism[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1(88):37-46. [18] Brian D. Shaw and Michelle Momany. Aspergillu

文档评论(0)

v4v5v4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