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参政议政的利弊和规范化研究.
网络参政议政的利弊和规范化研究
谷立伟
内容提要:网络参政议政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兴事物,是政治民主的最新形式。本文首先明确了网络参政议政的内涵,然后从制度因素、物质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等几个方面考察了它迅速兴起的原因,进而对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地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和引导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 参政议政 民主 规范化
一、问题提出
网络参政议政是网络技术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它为公民政治权利的直接行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它是一种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事物,在我国仅有十多年的历史。胡锦涛主席于2008年6月20日到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与网友们在线交流,这件事被视为网络参政议政得到官方认可的标志。胡主席强调:“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1]
网络参政议政的发展是迅猛的,2008年刚刚被称作“中国网络参政议政元年”,到了2010年,我们就进入了“微博问政元年”。面对着这种新兴的参政议政形式,我们有不少困惑。网络参政议政是什么?它为何能迅速兴起?它有哪些弊端和不足?如何规范和引导它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只有明确网络参政议政的内涵,洞悉它赖以产生的条件,认清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我们才能更好地兴其利去其弊,利用它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服务。
二、文献回顾
网络参政议政虽然是新兴事物,但是国内外有很多学者敏锐地注意到了它,对它进行了多个层次多个角度的研究。
(一)国内文献回顾
就国内的研究状况来看,网络参政议政激起了学者和媒体的广泛讨论。不少学者认为它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社会学家艾君认为网络参政议政是伴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在中国民主政治、文明政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民主形式它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公民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所关心、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向政策研究者或政府机关表达诉求、抒发己见、建言献策或进行讨论,提供给决策者或政府机关作参考;二是决策者或国家机关将调研报告、出台政策法规等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征求公民意见和建议,以利于修正完善,做出科学的、民主的决策公民社会组织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是社会的基础和主体据人民网统计,截至12月中旬,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已有网友留言42万条,38位省委书记、省长,90多位地市级领导公开回应网友留言,7000多项网友问题得到落实解决。/GB/32306/54155/57487/7406717.html, 2011-3-01.
[2]艾君让网络参政议政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的新/s/blog-4e3851.hlm, 2011-3-15.
[3]沈宝祥、高新民、党国英、周静.互联网政治:中国政治生态环境的新变化[N].北京日报,2007-6-18 ,第18 版.
[4]高宏星.科学对待网络政治参与需要树立“三种意识”[J].领导与科学,2010年3月.
[5](美)马克·斯劳卡.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M].(黄锫坚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第50页.
[6](美)阿尔温·托弗勒、海蒂·托弗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M].(陈峰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98页.
[7](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59页.
[8]中国人大新闻网.人民日报盘点2009年度四大民主政治新亮点[EB/OL].
/GB/15037/122743html, 2011-4-02.
[9]人民网.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微博问政成趋势,2011-3-28.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2011年1月)[EB/OL].
/dtygg/dtgg/201101/P020110119328960192287.pdf, 2011-4-10.
[11](美)萨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年,第251页.
The Research on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s Pros, Cons and Standardization
Gu Liwei
Abstract: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emerging in recent years is the latest form of political democracy. Firstl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