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保与经济发展论文: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回收与资源化
环保与经济发展论文: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回收与资源化
摘 要:从温室效应的概念出发,介绍了6种典型温室气体的来源、含量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由于CO2 含量日益
增多,国际上作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减少CO2 的排放量。因此对削减二氧化碳的技术和发展方向作了概要评述,以废物资源化的原则,将分离回收的CO2 进行综合利用,还对其应用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分离; 回收; 综合利用
概 述
温室效应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比较热门的研究
课题,也是关乎全球环境的重要问题。它不仅是全
球气候、环境的问题,也是涉及到人类社会的生产、
消费和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空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
111 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189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S. 阿
仑纽斯首创地球“温室效应”概念[ 1 ] ,大气中的某
些成分,如CO2、H2O等气体能透过太阳光的短波
辐射,但却强烈地吸收长波辐射,因此,地表就像罩
了一层玻璃的温室,使大气温度提高,所以称为
“温室效应”。当前,已知有6种气体在地球变暖方面起着重
大作用,它们是甲烷(CH4 ) 、二氧化碳(CO2 ) 、氧化
氮(N2O) 、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烃( PFCs)和
六氟化硫( SF6 ) ,后3种通常被总称为氟烃化合物
(CFCs) ,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温室气体特征
及其大气中含量如表1所列[ 2 ] 。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在所有的温室气体中,CO2 在大气中含量高、寿命长,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然而,随着人类对燃料的使用量日益增加,向大气中排放的CO2 越来越多,同时,人类对森林的大量砍伐,使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植物对CO2 的光合再生作用日趋减弱,大气中CO2 的浓度逐步升高,促使全球气候变暖。此外,温室效应也对全球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的其它影响
(表2) [ 3 ] ,这些影响直接对全球工农业生产、人类
健康和生存环境以及生物物种等产生危害,成为人
们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
表2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项 目观测到的气侯变化现象
海平面20世纪全球平均每年上升1~2 cm
河流湖泊结冰期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约减少两周
北极海冰的范围
和厚度近年夏末秋初变薄40%, 20世纪50 年代以来,春夏季面积减少10% ~15%非极地冰川20世纪广泛退却雪盖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积减少10%冰冻土层极地部分地区解冻、变暖、退化植物生长季节40年以来,北半球尤其是高纬度地区每10年约延长1~4 d动植物分布植物、昆虫、鸟类和鱼类的分布向高纬度、高海拔转移动物生育和迁徙、植物开花北半球开花、侯鸟回归、剩余季节和昆虫出现时间均提前珊瑚礁白化频率增加,尤其在厄尔尼诺年相关经济损失含通货膨胀, 40年来,全球经济损失增加14倍造成二氧化碳(CO2 )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产与汽车、飞机、轮船废气排放量的增加;工业生产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农业化学药剂的使用;电冰箱排放的氟里昂等,都能
导致CO2、氮氧化物、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大幅度增
加,加速了温室效应的作用,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
全球CO2 的排放情况
图1给出了大气中CO2 的浓度变化[ 4 ] ,从中
可以看出:各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段, CO2 排放
量增长很快, CO2 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μL /L
增加到368μL /L。图2给出了各国GDP、人口、能
源消费和CO2 排放量间的关系[ 5 ] ,由图2可看出:
1999年世界上具代表性的国家单位能耗所产生的
GDP的高低,反映了能源利用及其CO2 的释放情
况。由图1、2可分别从CO2 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
量两个方面说明CO2 减排仍然任重而道远。
113 各国对温室效应的对策
日益变暖的气候,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
巨大的压力。1992年,国际社会在巴西举行了联
图1 大气中CO2 浓度的年度变化
图2 各国GDP、人口、能源消费和CO2 排放量
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包括中国在内的153个国家
和欧共体,正式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2
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 [ 6 ] , 大会呼吁各国积极采取措
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尽早使其恢复到1990年
的排放水平。
为了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预期水平,需要世界各国作出更加细化且具有强制力的承诺。1997年12月,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7 ] 。这一公
约使签约国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