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场址的勘察与评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工程场址的勘察与评价

隧道场址的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黄福生 讲稿09.04 一、隧道场址、及走向的选择 1、隧道场址应选择在:地质较为简单、构造稳定、地层完整且单一、无软弱夹层、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2、隧道场址应选择在:山体稳定、地形较好、地表切割不深的地方。 3、对不良地质地段宜尽量回避,无法回避时应采取必要的对应措施(如: 选择与地质构造线合理的交角、对不良地质采取必要的加固或改良等): A)隧道应尽量避开褶曲轴线、断层等破碎地带及煤线等软弱地层,尤其是隧轴线不能与褶曲轴线、断层、煤线、软弱结构面、层理、主导性的节理、片理等结构面------的走向靠近并平行,更不能重叠,在无法回避时应选择大角度相交。否则将给工程施工营运的安全将带来严重后果。如将乐某隧道洞轴走向与片理走向一致导致整条隧道变形错位,衬砌纵向剪切破坏。(见照片--图1) B)隧道应尽量避开岩溶带、滑坡等不稳定体。 C)隧道通过泥石流谷、冻土地带、第四系松散层等的时候,隧道顶应保留一定的稳定地层的安全厚度。 D)隧道穿越含瓦斯、放射性的地层时应避开或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E)隧道沿河傍山或顺坡偏压时,一般来说要内靠,增长隧道,避免出现短隧道群。 图1 F)迂高水头的水库及富水的透水层时,宜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远离、输干、堵截或结构调整等措施。 二、隧道场址的工程地质勘察 1、勘察的目的:要弄清隧道场址区的地层、地质构造、不良地质、水文地质、及其与隧洞的关系;弄清隧洞洞身围岩岩性、坚硬程度、完整性等;对围岩进行分级并提出各级围岩的设计参数;弄清隧洞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环境水资源的影响、对周围水利设施的影响等。 2、勘察的手段和方法: A)收集区域地质、卫片、航片、水文、气象、水利、建筑、地理等资料; B)地质测绘; C)工程物探; D)钻探及取样; E)原位岩土测试、水文地质测试; F)室内岩土试验、水样等的化学分析; 3、综合(工程)地质测绘 A) 测绘的精度及出图比例: 初勘:测绘的精度一般可按1:2000~1:5000; 出图: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可按1:1000比例, 线路方案可按1:2000~1:5000比例; 详勘:测绘的精度一般可按1:2000;出图比例可按初勘的要求; 洞口测绘的精度一般可按1:200~1:500的比例; 测绘宽度:一般为左右各300~500M,但对于能影响到隧道的大构造、复杂地质段落应扩大追踪范围; 现场观察点的间距:野外用图按对应精度比例的地形图,观测点图面点距一般为2~3cm(根据精度和地形复杂程度的不同,每平方公里应有的观察点数可参考“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的表2-2-1和表2-2-2)。当地表出露太差且观察点不足时应增加必要的探井、探槽等山地剥离工程。 B)地质测绘方法和内容 ①将所收集到的区地、卫片、航片、地理等资料进行解释,并草绘到野外用图上; ②弄清地层的岩性、成因年代、岩层产状、地质构造;节理、片理、劈理等结构面的发育状况、产状及其组合;岩石的坚硬程度、岩体的完整性。对软弱夹层进行判别与测量; ③弄清场地内的断层分布情况、类型、产状、破碎程度、破碎带宽度、透水性、含水情况、对隧洞的影响等; ④对不良地质的观测与评判; ⑤水文地质(含井泉、地下迳流等)调查与测量,必要时应进行相应的水文地质试验; ⑥节理等结构面经测量、统计后,一般以 “走向玫瑰花图”(图2)或“赤平(极射)投影图”(图1- 2-10)等在图上表示; 节理走向玫瑰花图,仅有主导向的一组节理裂隙面有表示倾向和倾角及同产状节理的条数; 图2 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图3-1裂隙面赤平投影原理图 赤平投影图极射原理(图3-1):S为极点,AS`N`面在赤平面上的投影为A`S` N`;A的投影为A’;图上可知OA’=OS×tg[0.5(90°-∠AOA’)] 图1-2-10为赤平投影图,OM为两个面的交线在赤平面上的投影,可用吴氏网读出OM(之长)的倾角; 4、勘探 图1-2-10赤平投影图 勘探的手段包含物探与钻探等。隧道场址勘察的初步设计阶段,一般以收集资料、地质测绘、物探为主,配合以钻探等。施工图设计阶段,则以钻探为主,物探为辅。 A)物探 ①工作量布置:每一条隧道一般应布置1~2条贯穿全洞轴线的(纵向)物探线,在各异常段的另一洞轴线(对应)处加布一段物探线;各洞口应布置1条横向物探线;有关地质构造线必须有2~3条横向(即垂直构造线)物探线分布。 ②类型及方法(目前所常用的) 浅层地震法:勘探深度一般可达30~40M,可用于探查土石界面、岩体上界面(各段)的波速(用波速可判别岩层的坚硬程度和完整性,由此可寻找断层或裂隙发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