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概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概述

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概述 2010年05月12日 作者:匿名 来源:项宏发 陈春华 编辑:ser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安徽合肥 230026) 摘要: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向大型化、高能化方向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概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从电池系统的热失控和电解质的易燃性两个角度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通过提高电池材料热稳定性来抑制热失控的发生,使用安全型的电解质体系来避免电池的燃烧和爆炸。 关键词:热稳定性;电解液;电极;锂离子电池 中图分类号:TM912.9?? 文献编识码:A Abstract: Safety issues have been the main obstacle to restrict lithium ion batteries to large scale and high energy density. Safety problem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s of th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from thermal runaway and the flammability of organic electrtolyte. Thermal runaway could be supressed by increasing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may be prevented by using high safety electrolyte system. Key words: thermal stability; electrolyte; electrode; lithium ion battery 1 前言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小型数码电子产品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近年来用于手机、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中的锂离子电池爆炸伤人事件已经屡见不鲜,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仅2009年5月份就发生了若干起与锂离子电池相关的安全事故,其中包括HTC Touch Pro原装电池燃烧事件,以及惠普笔记本电脑电池召回事件。惠普公司给出的召回原因是那些电池存在过热起火和烫伤消费者的隐患,据说该电池组发生过至少两起事故,主要是因为电池过热、破裂导致起火。目前报道的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集中发生在用于数码产品上的小型锂离子电池,与手机电池相比,笔记本电脑电池由于容量更高,出现问题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而用于交通工具上大型的动力电池或电池组,其安全问题更为突出,目前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向大型化、高能化方向发展的瓶颈。 2 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2.1 电池系统的安全问题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个系统,其安全问题主要源于滥用情况下热失控的发生。电池系统的热失控即为系统产生的热量大于释放的热量而导致热量积累,温度迅速升高的过程[1]。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主要是由电极和电解液间的化学反应引起。电解液通常使用的溶剂为有机碳酸酯类化合物,它们具有高活性,极易燃烧。处于充电态的电池正极材料为强氧化性化合物,同时处于充电态的负极材料为强还原性化合物。在滥用情况下,如过充、过热和短路等,强氧化性正极材料稳定性通常较差,易释放出氧气,而碳酸酯极易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产生的热量会进一步加速正极的分解,产生更多的氧气,促进更多放热反应的进行;同时强还原性负极的活泼性接近金属锂,与氧接触会立即燃烧并引燃电解液、隔膜等[2, 3]。锂离子电池在滥用情况下出现的内部温度升高导致大量放热反应发生,放出的热量来不及散逸,在电池中积累并进一步加剧电池内部放热反应的发生,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电池温度迅速升高而失控的过程,即为电池的热失控。  图1是热失控发生过程的放热反应示意图,锂离子电池在初始几次循环过程中负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层会形成一种固体电解质界面膜,通称为SEI膜,它通常是由稳定态物质(如Li2CO3、LiF等)和亚稳态物质(如ROCO2Li、(CH2OCO2Li)2等)组成;亚稳态物质一般会在较低的温度(90~120℃)下放热分解,放热量较小[4]。SEI分解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电解液发生分解,其主要的分解反应一般发生在200~225℃之间,产生的热量为250J/g左右[5, 6]。与此同时,电解液与正极之间的反应发生,并伴随大量的热量产生。而负极嵌锂碳、电极材料中的粘结剂(如PVDF)

文档评论(0)

wwy463w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