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病中医护理方案及临床应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科病中医护理方案及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 (二)护理作用分析 2、改善心悸气短 首先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保证充足睡眠,以减少气血的耗伤,以利气血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刺激性气体。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氧气吸入。观察患者有无出冷汗、气短、唇紫、肢凉等症状,并速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应用情况 执行方案的1889例胸痹心痛患者未采用其它中医护理技术及方法。 谢 谢 观 看 ——心内一科 中医护理方案及临床应用 ——心内一科 心内科优势病种: 1、胸痹心痛病 2、心衰病 3、眩晕 胸痹心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5年1月至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心内一科应用“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2380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43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2.8天。 胸痹心痛病 胸痹心痛病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体位护理 活动指导 情志护理 辨证饮食指导 腹部按摩 排便指导 皮肤护理 口腔护理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 耳穴压籽 穴位贴敷 TDP疗法 电子针疗法 胸痹心痛病辨证分型 气滞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痰浊血瘀证 气阴两虚兼血瘀证 阳虚血瘀证 胸痹心痛辨证分型统计 我科胸痹心痛病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889例 气滞血瘀证856例 气虚血瘀证679例 痰浊血瘀证181例 气阴两虚兼血瘀证148例 阳虚血瘀证25例 胸痹心痛病辨证分型 胸痹心痛病 常见症状及症候施护 2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中医操作及普及 护理效果评价 3 4 1 1、常见症状及证候施护 1、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口干,口苦,五心烦热,夜寐差,便秘,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少苔,舌下系带紫暗,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2、痰浊血瘀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痰多,肢体沉重,形体肥胖,腹满,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舌苔浊腻,脉弦滑。 3、气虚血瘀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时作时止,气短乏力,心悸,自汗,神疲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气滞血瘀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时或心悸,善太息,胸胁胀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5、阳虚血瘀证: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畏寒肢冷,心悸汗出,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紫暗,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脉微欲绝。 1、常见症状及证候施护 主要症状 病例数 辨证施护方法 实施人次 百分比 胸闷、胸痛 1889 体位护理 1889 100% 活动指导 1852 98% 情志护理 1889 100% 心悸、气短 1889 情志护理 1889 100% 活动指导 1889 100% 便秘 152 饮食指导 152 100% 腹部按摩 152 100% 排便指导 152 100% 2、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 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具有活血通络,补益气血,行气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胸痹心痛见有血瘀等症者。贴敷例数共1577例,男女比例为1:5,年龄在38-82岁之间。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闷、胸痛、气短。常由情志刺激、饮食过饱、感受寒冷、劳倦过度而诱发。治疗在给予活血化瘀药注射同时,给予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贴敷部位为:膻中、气海、心腧、足三里等。每天一次,每次贴敷1-2小时。13天为一个疗程。 显效:58%。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无明显胸闷、气短,体力恢复,活动无明显受限。 有效:36%。胸痛症状缓解,时有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体力活动略受限。 无效:6%。胸痛症状无缓解,仍有胸闷、胸痛、气短,体力活动受限。 2、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耳穴压籽疗法 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眩晕;因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心悸;因阴阳不调,阳不入阴而致不寐。予以耳穴压籽疗法使经络之气血通畅,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以达到平肝潜阳,稳心安神,镇静之功效。 ①耳穴压迫疗法治疗心悸例数395例。男女比例1:3,年龄在51-78岁之间。主要症状为:心悸、心慌不安、气短。压迫穴位为神门、交感、皮质下、心。 显效:52% 心悸、心慌不安症状消失,气短不明显。 有效:46% 心悸、心慌不安症状有所减轻、气短减轻。 无效:2% 心悸、心慌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