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课件解析.ppt

(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课件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 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D项,极力陈述懈怠 政务的弊端是在他刚刚抵家后,而不是在“八十岁的时候”。 概括分析,谨防“四非” 1.整体阅读,全面把握。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 扣人物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的分析 评价,看概括是否正确。 2.抓住选项,读准读全。课标全国卷对“概括”与“分析” 设题十分到位,一般每个选项都是先概括,再分析。概括是 简洁的,分析则是细致的,细节的。要抓住细节,不能遗漏。 3.辨析差异,谨防“四非”。这个题目的设误类型,有一个 典型的说法叫“四非”:“非其人”,不是这个人的事情, 错置在这个人身上;“非其时”,不是这个时期的事情,错 置为这个时期;“非其地”,不是在这个地方做的事情,错 置为这个地方;“非其事”,不是对这件事的评价,错置为 这件事。 回顾·反 思·对策 查错·纠 偏·建模 落实·巩 固·提高 栏目导引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C 解析:C项内容混淆。“他……单骑前往安抚”的不是“州 民鸣钟鼓罢市”这件事,而是“平阳民变”这件事。 [温馨提示]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涵盖三条要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 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从近年来命题的情况看,往往是对文言文所写的人物、事 件、情感、评价等要点的概括与分析。 [一轮偏差] 1.只注意概括部分的表述,忽视对细节的分析;只看细节 的分析,忽视整体概括。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透彻,找不出概括分析不正确的地方, 或想当然作答。 3.对选项中的表述潦草对待,忽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的准确对应。 [二轮对策] 1.强化精细阅读的能力,准确把握信息源、找准问题所 在处。 2.掌握解题方法,提防“四非”信息的混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 A ◎考生1   “考生1”没有抓住免除了谁的赋 税这个问题,犯了“非其人”的错误; “考生2”犯了“非其事”的错误, “不为所动”“与城池共存亡”“击 败了盗贼”不是在柴宏这件事上; “考生3”犯了“非其时”的错误,谈 判不是在“金人兵临城下”时,抵抗 也不是在“沦陷后”,“战败自缢而 死”也不正确。 ◎考生2 ◎考生3 思路规范 第一步:通读。概括分析是整篇着眼,细处命题。读透文本 是解答正确的保证。 第二步:查找。概括分析题的概括部分牵涉面往往较大,不 易落实;而分析部分多具体到某时某事,务必落实到细节。 第三步:看概括与分析是否对应,看分析与原文是否一致, 不一致处,意义是否符合文意。B项,对“韐请而蠲之”中 的“之”指代意义误解。此处是指邻居为逃跑的人补偿租税 的不合理规定。C项在柴宏反叛这件事上,刘韐是“单骑赴 镇,遣招之,宏至服罪”。D项,原文是金人兵临城下的时 候,刘韐率兵发强弩射杀他们;京城沦陷后,朝廷派他出使 金营,最后自缢而死。 D 回顾·反 思·对策 查错·纠 偏·建模 落实·巩 固·提高 栏目导引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