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第25卷增刊
2以月年12月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m目ofJin目,切,h助No口目C山eg叨阶UOS叩hy即ds犯i日ScienCes)
Vol.25suP讨ement
Dec‘2仪抖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肖俊
(荷浦中学,江西新干331300)
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进行
审美教育,根据美感的直觉性特征,把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或艺术境界生动展现于学生面前;根据美感的易变性
特征,授课时另辟瑛径,常教常新,激发学生的美感;根据美感的情感性特征,设法激荡起学生的审美情感;调动
学生美感心理因素,驱遣想象;运用比较,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审美教育;中学语文;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以巧一1975(2仪抖)增刊一0155一03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目标不是
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目
标—美育目标就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根据美感的直觉性特征,把
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或艺术境界生动
展现于学生面前
大千世界,万物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美总是
事物的客观存在。而文学作品则是万千世界的自
然美、生活的情趣美、物态的形象美和人物的情
操美、理想美的艺术,是语言的总结和作家情感
的凝铸。因为文学作品是作家用审美的观点观察
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的美点,捕捉生活的珍
珠,用形象思维,用炽热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
切写照,或是对未来理想追求的形象描写。因此
人们阅读文学作品,甚至浏览消遣,总离不开文
学作品艺术美的熏陶,总渗透着潜移默化的艺术
思想的感染,总伴着审美欣赏时再创造思维心理
活动的展开。
中学语文教材储玉藏珠,是一个“美的富
矿”,尤其是其中占比例很大的文学作品,无不闪
耀出美的光彩,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我们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凭美感的直觉按照美的规律
去学习,体会其形象,就能使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得到良好的培养和质的提高。
例如《七根火柴》一文,特别需要抓住课文中
描写无名战士那双手的语句:“只有那只手是清
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
征部队前进的方向·,·…”通过对“只有”、“擎着”、
“指向”等词语的讲解,引导学生展开身临其境的
想象,使无名战士这一屹立在茫茫草原上的人物
形象在头脑中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们对无名
战士的深深敬爱,其祟高的“心灵美”也就展现在
人们面前。
《绿》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优美抒情散文。教
师抓住“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片极大的荷叶铺
着”这一比喻,引导学生展开形象思维,调动生活
经验,进行艺术形象再创造,进行缘文寻美,使其
真切地感受到荷叶那鲜润、水灵、充满生机的绿
的形象,作者为了强调这绿的“着实可爱”,文中
又连用了几个比喻:少女拖着的裙幅;涂了明油,
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湿润的碧玉。这是从视
觉、感觉等几方面形象地再现了绿的清亮、鲜嫩、
柔软、纯净的特征。教师应反复引导学生领会这
些比喻句的妙用,从而受到美的感染。
收稿日期:2以妈一11一18
作者简介:肖俊(1966一),男,江西新干人,教师。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25卷增刊
同时声情并茂的朗读,也能够展现艺术境
界,它也是使学生直觉到美的方法之一,如朗读
《雷电颂》,要时而激昂,时而愤慨,并辅之以呼唤
雷电、指斥恶神的表情语、体态语,尤其是手势
语,以读出屈原忠贞不屈正气浩然的悲壮美,读
出作品意境庄严宏伟的崇高美。而朗读《荷塘月
色》,则要轻缓而柔和,读出作者淡淡喜悦夹杂着
哀愁的心境美,读出作品素淡朦胧“像笼着轻纱
的梦”一般的意境美。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调
动起来,沉浸于艺术境界中。
二、根据美感的易变性特征,授课
时另辟蹊径,常教常新
从生理角度讲,人的感官容易疲劳,需要变
异和调剂,需要新鲜和刺激。这一点,青少年学生
尤甚,西汉刘向说:“人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
香。”教学内容和形式无论多么美妙,如果学生已
经熟知,就很难产生美感,所谓“百听不厌”那是
指听的对象内涵丰富,能不断给人以新的感悟。
从教学内容挖掘出新奇点,极易激发学生的
美感。
《小二黑结婚》一课,讲授时把二诸葛三仙姑
放在一组,作为迷信、自私、愚昧的形象。接着引
导学生找出两位神仙性格的同中之异,学生们兴
致勃勃地发现:同是迷信,二诸葛“真诚”,三仙姑
是骗人;同是自私,二诸葛自私中不失忠厚善良,
三仙姑自私中包藏肮脏私欲;同是愚昧,二诸葛
因之而怯懦,三仙姑因之而放荡。
教学内容的新奇性,受教学要求制约,讲析
不能天马行空或随意地新翻杨柳。而教学形式,
则越是创新,不落案臼,越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