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教案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龙吟教案新

水龙吟教案 付芳芳 2014年5月20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5、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强调音读、意读、情读,对词作意境和作者思想情感有总体印象 (2)问答法: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诗作内容和风格 (3)讨论法:对词作中疑难点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苦闷心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命运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诗中寄托的爱国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3、学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教学难点】 借古人故事抒发情感:用典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体会情感,品味语言的方法。 学生试读和质疑——鉴赏意象——鉴赏典故——归结全词,入情朗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辛弃疾图片,学生回忆学过的辛弃疾的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墓祠题写的对联。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铜板铁琶”是说辛弃疾的词是豪迈激越的,不像二八女子执红牙拍板低吟浅唱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是像关西大汉拿铁板铜琶弹唱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辛弃疾曾于1165年作《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悲黍”源于《诗经》,即“黍离之悲”,指亡国之痛、兴亡之感。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 他的这一主张就体现在本节课我们所要学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 第一部分:课文理解 一、字词 遥岑(cén )??? 玉簪(??zān ?)?? 螺髻(? ?jì )? 鲈鱼(?lú )? 堪脍(?kuài? ) 揾英雄泪(wèn ) 词语理解 (1)脍:把鱼、肉切细 (2)倩:请求 (3)揾:擦拭 (4)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5)断鸿:失群的孤雁 (6)遥岑远目:眺望远处的山岭,岑:小而高的山 (7)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和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用以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8)红巾翠袖:,古代女子的装束,这里代指女子 (9)刘郎才气:指有雄才大略的刘备 (10)献愁供恨:献给、提供给我们忧愁和怨恨 文学常识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号 稼轩 ,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豪放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 的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2)“” 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3)·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再返建康(今南京)。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本领。 平生以英雄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自许。这时他已经35岁了,南归已逾10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4): 1、词中直接抒发词人思想感情的句子? 2、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1、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上片:登临所见所感 (侧重写景) 下片:登临所想 (侧重抒情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作者当时的处境。楼,即赏心亭。“落日”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失群的孤雁,这里既借雁之哀鸣以渲染环境的凄凉哀怨,也是象征自己飘离失所的身世和孤独寂寞的处境。“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是词人自称。作者在“游子”之前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