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在校学生实习或兼职人身伤害赔偿适用法律探讨 .doc

毕业论文(设计)-在校学生实习或兼职人身伤害赔偿适用法律探讨 .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校学生实习或兼职人身伤害赔偿适用法律探讨 提 要:高校、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在企业中实习或兼职,其性质属青年劳动力就业前的职业培训活动,对我国社会后备劳动力的培养及帮助学生从学校过渡到职场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实习学生的劳动技能、工作经验、服务期限等虽有异于企业内的普通劳动者,但其身份仍应认定属企业的特殊劳动者。在实习或兼职时受到人身伤害事故应依法认定为工伤,纳入我国工伤保险体系予以保障。人身伤害事故商业保险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可作为学生实习或兼职时人身伤害赔偿的重要补充手段。 关键词:在校学生?职业培训?实习?特殊劳动者?人身伤害赔偿 一、问题提出 2008年9月,小陈等13名职校学生经校方推荐,由上海某机电公司安排在车间进行实习。公司与学校、小陈分别签订实习协议,约定学生在实习期间如因个人原因或其它原因遭受事故伤害,责任由实习学生及其所在学校自行承担。9月28日,小陈在车间内进行加热热缩管工作时,将加热的管子搁在车间内的桶上引发火焰爆燃被灼伤。经司法鉴定,小陈遭灼伤的面颈、躯干、左上肢及双下肢分别被评定八级、十级伤残。机电公司认为,小陈工作时将加热的热缩管放在贴有“酒精”标识的酒精桶上,从而造成事故发生,属明知有危险仍为之,自身有过错,按照实习协议的约定,学生在实习期如发生伤害事故应由学校承担责任。由于校方和实习单位相互推诿赔偿责任,2009年10月,小陈向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机电公司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24.5万余元,学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小陈与机电公司签订的实习协议,属由机电公司提供的格式合同,合同中关于伤害事故责任条款的约定明显免除机电公司其自身责任、加重相对方责任,且机电公司并未能举证证实曾采取合理方式对该条款进行说明,因此该条款依法应认定为无效条款。机电公司将易燃物放在车间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未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过错,应对小陈受伤害的后果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学校对事故发生并无过错,不承担责任。据此,浦东新区法院一审判决机电公司承担九成赔偿责任,赔偿小陈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共13.4万余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到企业中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国法律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去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自2008年起,每年全国约有800万左右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②另外,我国每年各高校还有为数众多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的空闲时间到各类企业中进行各种兼职或勤工助学活动。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宣布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行业企业与高校应共同设计大学生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全国逾千所高校的约400万工科专业大学生今后应到企业去学习一年,完成毕业设计,而企业将挑选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③可推知,即使不计算短期的大学生勤工助学或兼职人数,我国今后每年将有超过1200万的高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较长期限的在国内的各类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践活动,对他们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校学生在企业中实习或从事兼职活动时发生争议,目前司法审判机关往往以他们身份属在校学生,因此排除适用劳动法进行调整,而选择适用民法的有关规则来处理。对此问题,虽然学界已进行了诸多研究及提出各种建议,但似乎始终无法使人信服。笔者在此仅以在校学生实习或兼职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的赔偿适用法律问题为切入角度进行探讨。 二、在校学生实习或兼职的现行相关法律规定 《高等教育法》第56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活动和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影响学业任务的完成。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法》第23条规定:“职业学校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事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第31条规定:“企业、事业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由此可知,为使青年学生较为容易融入社会及职业,从学校顺利过渡至劳动市场,我国对适龄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企业从事实习活动或兼职的行为持支持态度。但对此类行为应如何规范,一直以来缺乏法律规定,仅有零星的一些部委文件涉及。2007年6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两个文件——《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对高等学校学生的勤工助学行为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活动分别作出规定。前者要求高等学校在校外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时,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服务组织必须经学校授权,代表学校与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文档评论(0)

wordg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