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下肢筋伤 踝管综合征 一 概述 又称跖管综合征、跗管综合征或足神经卡压综合征 由Kock(1962年)首先报道 指胫后神经和血管在踝管内受压所引起的一组以足 底阵发性麻木和疼痛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症候群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跌仆闪挫、经筋受损, 或寒湿外袭、流注经筋。 二 应用 解 剖 踝管的位置踝关节内侧,是小腿后 面与足底深部蜂窝组织间的骨纤维管道,长2~2.5cm 踝管的壁: 浅面:为跨于足内踝和跟骨结 节之 间的 屈肌支持带 (分裂韧带) 深部:为跟骨、距骨和关节囊。 踝管内组织(由前外向后内) 胫后肌腱 趾长屈肌腱 拇长屈肌腱 胫后神经 胫后动、静脉 胫神经 在出踝管时分为: 足底内侧神经 足底外侧神经 两终支入足底: 肌支支配诸肌 皮支分布于足底的 皮肤。 三 病 因 (一) 踝管容积变小: 内踝、距骨、跟骨骨折及踝关节!距骨下 关节脱臼造成的骨性突出及其并发的水肿及瘢痕; 大骨节病致跟骨、距骨及胫骨远端增生 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骨刺形成; 距跟骨融合症的骨膨隆;足部畸形∶扁平足、 跟骨外 翻、距骨向内塌陷及旋转等,可导致 踝管变形、容积减小,使胫神经受压; 医源性损伤∶手术后遗症、外固定钉安置不 当等。 病 因 (二) 踝管内组织异常 神经节病变、神经鞘瘤、纤维瘤; 趾长屈肌低位肌腹、足母展肌肥大; 风湿关节炎所致胫后肌腱、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腱鞘炎; 胫后静脉瘤、脂肪癌等。 病 因 (三) 内分泌因素 AJbektsson报道10例均为女性,踝关节正 侧位片未见异常,术中亦未见占位性病变, 因而推测可能与内分泌有关。 四 诊 断 (一) 、 临床表现 早期:行走、久站或劳累后,内踝下方有不适感,局部压痛; 中期上述症状可反复发作并加重,休息时亦疼痛,夜间加剧,乃至烧灼痛和足底感觉减退。 晚期上述症状明显加剧外,出现神经营养性改变:足趾皮肤干燥、发凉,不出汗,脱毛与足部肌肉萎缩(主要为小趾展肌和第1 、2趾骨间肌)等。 (二) 、检查 1 、神经干叩击试验∶叩击或重压内踝后面胫后神经,出现疼痛及麻木感觉为阳性。 2 、止血带试验∶阳性 3 、足背屈外翻试验∶阳性 4 、Valliiex征阳性:踝管附近可触及梭形肿块,触之明显疼痛并 向足底放射。 (三) 、辅助检查∶ X线、CT、MRI等影像检查,部分病例可提示骨质增生、类风湿关节炎、跟骨内侧骨赘形成。 肌电图:小趾展肌显示纤颤电位;神经传导可出现不正常潜伏期或传导阻滞。 五 治 疗 (一) 、保守治疗 1 、手法治疗: 在内踝后推揉按摩,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降低踝管内压力,从而改变和消除临床症状,对急性期就诊患者疗效尤为显著。 2 、 封闭疗法 用复方当归注射液2mL或泼尼松12.5mg加1%普鲁卡因3mL行踝管内注射,每周1~2次,2~3周为1个疗程。可加局部理疗、按摩等。 3 、中药外治疗法 本病病变位置表浅,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中药外敷或熏洗能直接用于病变部位,改善局部微循环,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二)手术治疗 1 踝管切开松解术: 能有效地解除神经周围的纤维瘢痕和各种机械性压迫。 改善神经局部血运,降低神经内压,疗效迅速,临床多用此法治 疗踝管综合征,效果显著(有条件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 如有血管受压征象者,尚可对胫后动脉行松解减压术。 苏剑等用改进手术方法,将分裂韧带行Z字形切断,既达 到了踝管减压的目的,又保留了分裂韧带。 2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既有针灸疏通经络气血镇痛的功能,又有闭 合手术之功效,比神经松解术创伤小。 小针刀可将粘连筋束、纤维组织彻底松解,疏通经络气 血,重建局部血液循环,使炎性物质及有害代谢产物得以清 除,而使病症痊愈。 跟痛症 一 概述 跟痛症是足跟部周围疼痛病的总称。 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因年老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因慢性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