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染菌的防止范例.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噬菌体的检测方法 双层琼脂法:在培养皿上倒入培养生产菌的培养基(加琼脂)作下层。同样的培养基中加入20%~30%培养好的种子液,再加入怀疑染噬菌体的发酵液,摇均匀后,铺上层。培养过夜观察培养皿上是否出现噬菌斑。 也可以在上层培养基中不加怀疑染噬菌体的发酵液,而将发酵液直接点种在上层培养基表面,培养过夜,观察有无透明圈出现。 噬菌体的防治 车间设计 地面环境卫生 严格无菌操作 认真进行发酵罐、补料系统的灭菌 废液灭菌排放 选育抗噬菌体的菌种,或轮换使用菌种 噬菌体感染后的挽救措施: 并罐法 更换菌种:轮换菌株、抗性菌株 放罐重消、补料、接种 罐内灭菌 染菌的善后 培养基必须灭菌后才可放下水道。 灭菌方法:蒸汽灭菌,也可加入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搅拌半小时,才放入下水道。 找到染菌的原因,对症下药,彻底清洗消毒。 染菌厉害时,车间环境要用石灰消毒,空气用甲醛熏蒸。特别,若染噬菌体,空气必须用甲醛蒸汽消毒。 End ?#? 7 1.发酵产物是某一种微生物或几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培养时产生的,如果在发酵时夹杂有其他微生物,可引起下列的后果: (1)产生菌和杂菌同时在培养基中生长,结果使生产菌丧失了生产能力;杂菌的生长速度有时会比产生菌生长得更快,结果使发酵器中以杂菌为主了(尤其是在连续发酵过程中) (2) 杂菌会污染最终产品,如生产单细胞蛋白质时,从发酵液中分离出的细胞夹杂有杂菌; (3)杂菌本身和其所产生的物质,都可以使产物提取难度加大; (4)杂菌降解所需要的产物。如抗生素发酵时,污染细菌,有些细菌对抗生素有抗性,常见的抗性机制是降解抗生素。如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能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 (5)发酵时如污染嗜菌体,可使产生菌发生溶菌现象。 染菌的危害因不同发酵而不同 管理不善而染菌,经分析有下表所列原因: 染菌原因 染菌百分率% 进罐前未做设备严密度检查 25.8 接种违反操作规程 25.8 检修质量缺乏验收制度 19.35 操作不熟练 19.35 配料违反工艺规程 6.45 调度不当 3.25 (1)从污染杂菌的种类进行分析 耐热芽孢杆菌:灭菌不彻底; 球菌或无芽孢杆菌:种子染菌、设备渗漏、无菌空气带菌 、操作失误; 浅绿色杂菌:冷水管渗漏; 霉菌:灭菌不彻底或操作问题; 酵母菌:糖液灭菌不彻底或放置时间较长 发酵前期染菌 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和设备灭菌不彻底、设备或管道有死角。 发酵中后期染菌 补料的料液灭菌不彻底或补料管道、阀门渗漏,操作不合理,一般不会是种子问题。 (2)从污染杂菌的时间进行分析 (3)从染菌的程度进行分析 数个发酵罐感染相同杂菌:空气系统; 个别罐连续感染杂菌:设备问题; 单罐染菌 不是系统问题,而是该罐本身的问题。如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罐有渗漏、分过滤器失效。 个别发酵罐连续染菌:设备问题(如阀门的渗漏或罐体腐蚀磨损),设备的腐蚀磨损所引起的染菌会出现每批发酵的染菌时间向前推移的现象。 个别发酵罐偶然染菌:原因比较复杂,因为各种染菌途径都可能引起。 多罐染菌 系统问题,如空气过滤系统有问题,特别是总过滤器长期没有检查,可能受潮失效;移种或补料的分配站有渗漏或灭菌不彻底等。 如果发酵罐偶而染菌,原因一时找不出时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连续灭菌系统前的料液贮罐在每年4一10月份(杂菌较旺盛生长的时间)加入0.2%甲醛,加热至80°C,存放处理4小时 。 (2)对染菌的罐,在培养液灭菌前先加甲醛进行空消处理。甲醛用量每立方米罐的体积0.12-0.17升。 (3)对染菌的种子罐可在罐内放水进行灭菌,灭菌后水量占罐体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是因为细菌芽孢较耐干热而不耐湿热的缘故。 3、杂菌污染的途径及其预防 (1)种子带菌及其防治 种子带菌的原因: 灭菌不彻底(如假压); 移种污染; 培养或保藏过程中污染; 无菌室管理不善; 防止种子带菌措施: 制备种子时对沙土管及摇瓶严格加以控制。 沙土制备时要多次间歇灭菌 注意接种时的无菌操作 子瓶、母瓶的移种和培养 无菌室和摇床间都要保持清洁。无菌室内要供给恒温恒湿的无菌空气,还要装紫外灯用以灭菌,或用化学药品灭菌。 无菌室结构要求 无菌室面积不宜过大,一般约4—6米2,高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