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3技术总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三课时) 1、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反射。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 * 2、反射弧 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反射弧 回 顾 神经中枢 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 效应器 传出神经元 (五个部分缺一不可 ) 回 顾 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并能分别举例; 2、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3、理解大脑皮层为什么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4、掌握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的特征。 上课铃响了,学生自觉回到教室准备上课。 吮吸反射 有何不同? 第二次缩手:视觉 条件反射:与感受器无直接关联的刺激 第一次缩手:刺 非条件反射:对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1、分析先后两次缩手反应,引起反射的刺激方式有什么不同?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像第一次缩手反应这样的反 射,是与生俱来的、由遗传决定的,我们 彼此都很相似的反射。 2、条件反射:像第二次缩手反应这样,是出 生后在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由个体生 活经验决定的,个体彼此可能很不相同的 反射。 2、完成这两次反射的神经中枢一样吗? 非条件反射 第一次缩手反应:脊髓 条件反射 第二次缩手反应:大脑皮层 3、两次缩手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如果没有第一次缩手,甲同学也没有看清盒子上有刺尖,还会有第二次缩手吗? 条件反射要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才能建立,建立条件反射需要使引起条件反射的“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反射的刺激适当的结合。 分泌唾液 (非条件刺激) 食物 非条件 反射 铃声 不分泌唾液 (无关刺激) 铃声 食物 分泌唾液 非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 反复多次 铃声 分泌唾液 条件 反射 (条件刺激) 使无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适当结合 条件刺激是在非条件刺激的基础上建立的 小 结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比较表: 生来就有 先天性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 层以下 吃酸葡萄分泌唾液 固定、不会消退 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暂时,可以消退 可塑性 听说酸葡萄时分泌唾液 大脑皮层的形态结构   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大脑半球的表面呈现许多弯弯曲曲的沟(凹)和回(凸),这使大脑的实际表面积要比平滑的外形大许多。 大脑皮层的形态结构   大脑皮层有着极大数量的神经元,在同侧及左右半球之间,神经元有着复杂的联系网络,同时也与皮层下中枢形成许多种联络。它可以接受来自小脑、脑干和脊髓的上行传导冲动,同时也发出下行传导冲动到达下级各中枢部位。 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的生理活动叫做高级神经活动。像人的学习、记忆、语言、情绪和睡眠等等,都属于高级神经活动。 大脑皮层上的一些功能区   科学研究发现,切除大脑皮层后的狗,原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全都会消失,并且再也不能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可见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就是建立条件反射。 三、人类条件反射的突出特征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神经调节方式,但人类的条件反射远比动物要丰富和复杂得多。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呢? 谈梅止渴 看 梅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沾满了鲜红的汁水。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阅读下面这段文字 谈 梅 1、请一位吃过杨梅的同学给大家谈一谈你吃梅时的体验 吃杨梅分泌 唾液 看杨梅分泌 唾液 谈论杨梅分泌唾液 对具体刺激作出反应 对抽象的语言 文字作出反应 人和动物共有 人类所特有 *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